詠春跟很多國術一樣,需要練聽勁,練本能反應。很多動作都是需要這些條件輔助才可以做到,那在學習的同時,很多學員說,恩,我懂了,但是做不到,其實不是真的懂,因為自己的身體沒有懂。
很多時候有的師父不會講太多,就叫你死練,其實不是沒有道理的,等你身體真正理解這個動作了,自然腦子也就明白了,那真正運用的時候不會經過大腦的思考。手一搭,一過手就自然知道要干嘛了。
就像很多時候學生會問,師父如果這樣我該怎么辦,其實你也沒想過甚至也沒碰到過,但是一搭手一看就知道手本能的該去怎么做。真讓你空想去拆招還得想一下呢。經過手再經過大腦思考再傳導出來的動作會滿很多,有人說練武就是練小腦的。畢竟,很多時候不會經大腦思考。
千百遍的練習小念頭你才知道怎樣去運用松、柔、軟的力,知道變招時保持架構不變,不會驚慌失措的動作變形。身子知曉了,腦子才是真正的知曉,腦子光知道,身體不知道,還是不知道。
練拳必須開肩胯,肩胯練好了暗勁就出來了。詠春講究輕出重收。所以出手時都是要放松的,那很多學生都疑惑,那怎么打人。科鋵嵡氨劭嚲o了,勁都在手臂上,根本傳不到拳或掌上。那只有放松的時候才能做到勁在手上,傳導出身體的整勁。
所以練一攤三伏尤為重要。要感覺出手雖松,但有身體的勁出來。搭手就感覺好像在出來的不是手,是整個人。
也有很多總是在問我一個學詠春的時間問題,覺得中國武術動不動就要學幾年太費勁了。覺得很多防身術不是學了幾個月就能打人了嘛?
那我很想告訴你,學會了動作沒有實力還是沒有用的。防身術只是讓你知道某些特定的技巧,那真的碰到現實中的打斗情況是無法預料的。你沒有反應,不會發力,知道了動作即使一時的掙脫了,后面結果也是無法預料的。很多人說其他拳術學起來很快,我只能說拳無好壞,要想真正的成為高手,都是需要經過千萬遍的苦練的。
較后希望大家學東西都要堅持下去,不管學詠春還是學其他的國術,都是一個堅持的過程。對自己的身體各方面都是有好處的。也許你覺得現在和平時期學了也用不到,是的,有些人也許一輩子都用不到。但是也許一輩子就碰到一次,那么這一次,就需要你花一輩子去學習。
百看不如一練,百練不如一打,實踐出真知。學什么拳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看你在上面下了多少苦功,對它的理解有多深。李小龍學什么拳都學得好,有些人可能學什么都像掄王八拳。
再比如,有些人工作就是為了賺錢而賺錢,今年做這個明年做那個,較后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而有的人,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心無旁騖,深耕細作,刻苦鉆研,等到機會來了,也就自然成功了。
​深圳弘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