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化養殖已經是目前肉鴨養殖的主要模式!同樣的合同政策,同樣的飼料以及飼養環境,養殖戶要想提高養殖效益,就得從肉料比上多做考慮。
1、棚內多做隔斷,降低運動損耗     
目前的養殖棚舍整架都是通著,頂多育雛間做些隔斷,殊不知在飼養后期“隔斷”更重要.     
肉鴨的來回跑動消耗能量很大,對體重必然有所影響!實踐中,在肉雞上體現*為明顯,籠養雞比平養雞料比低很多!肉鴨同樣很值得借鑒。2、清理水線,降低細菌含量,減少藥物損耗     
水線就是每棚都清洗都會出現許多的“絮狀物”,可想而知這里面細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肯定很多!     
鴨群喝了在這種管道里面的水,腸炎拉稀自然會頻頻出現,使我們在預防和治療時無形中增加了成本,并且還達不到應有的療效!肉鴨養殖飲水可添加二甲酸鉀,每噸水添加400g,抑制清理管線細菌,健康腸道促生長,降低成本。附:肉鴨養殖密度       
關于肉鴨密度概念的內涵一般應包括四個方面:      (1)1-3天的密度      (2)終末密度      (3)擴群頻度      (4)小群體隔離。
肉鴨養殖密度的意義:     
1、確定養殖規模與配套養殖設備。     
2、確定技術工藝與飼養管理流程。     
3、影響肉鴨機體健康與防疫用藥。     
4、影響肉鴨群體均勻度和生長性能。
合理肉鴨養殖密度的確定:     
  肉鴨飼養密度的確定應根據育雛室構造,育雛設備,通風狀況,飼養管理水平,育雛季節溫度,出欄日齡,出欄體重大小等方面綜合考慮確定,開放式鴨棚需要考慮季節如冬季可密,夏季宜疏,而密閉式鴨棚受季節影響較小。 
 合理的飼養密度能給肉鴨適當的休息、采食、飲水、活動的空間,有利于肉鴨的生長發育,取得好的經濟效益。過密造成擁擠,缺乏運動,地面潮濕,均勻度不好,易生病,成活率低,影響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