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奶牛集約規;B殖及品種的不斷改進,生產效率取得了逐步提高,奶牛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在礦物元素營養中的鉀往往容易被忽視,這給奶牛的健康和生產性能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鉀在奶牛養殖中的重要性每公斤牛奶中含1.5g,是含量*多的礦物元素,高于1g的磷和1.2g的鈣,即使在熱應激的狀態下,仍保持穩定。
鉀在動物體內儲存量很少,多吃多排、不吃也排的代謝特性能將采食多余的鉀通過尿液排出體外。體內的鉀70%儲存于肌肉細胞中,本身維持著細胞正常的滲透壓,保持細胞的正常體積,這對體重的保持及細胞的離子平衡很重要。因此鉀是奶牛體內非常容易耗竭的元素。值得注意的是兩種情況下,奶牛更容易造成鉀缺乏癥:一是夏季熱應激時,因腎小管保鈉排鉀作用強烈,尿液排鉀量增加,同時通過汗液失去的鉀也增加,同時熱應激時采食飼糧的消化產熱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奶牛采食下降,直接減少了鉀的攝入量,鉀攝入減少又造成鉀不足,更加重了采食的下降,如此惡性循環。因此在熱應激情況下,建議提高0.5%的鉀添加量,可有效減緩熱應激引起的連鎖反應,更有利于夏季過后的產量恢復。二是出現腹瀉時。正常情況下奶牛通過糞便排出的鉀只占總排出量的15%-25%,但在腹瀉情況下通過糞便排出的鉀可達正常值的10-20倍。因此在腹瀉情況下,也需提高鉀的攝入水平,以便奶牛更快的恢復體況。
鉀除減少熱應激外還有減小冷應激及運輸應激的作用。冬季增加犢牛的鉀攝入水平,可提高犢牛的成活率。牛運輸前飼喂高鉀水平的飼糧可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率、降低運輸失重,到達目的地后,飼喂高鉀水平飼糧,可盡快恢復體況。通過改善日糧電解質平衡,參與維持體液酸堿環境,從而調節機體內多種酶的活性,緩解各種應激反應;調節動物內分泌,維持內環境穩態,使動物機體發揮*大生產性能。
1、鉀是動物體內第三大常量元素,成年動物的鮮組織中含鉀0.18-0.27%,鉀在體內儲存量極低,必須由飼料不斷提供。2、體內的糖代謝和蛋白質代謝,鉀都參與其中。合成1g糖原有0.15mmol的鉀進入細胞,合成1g蛋白質駐留0.45mmol的鉀。3、鉀是牛奶和肉牛肌肉組織中含量*多的元素,牛奶中分泌*多的是鉀(每公斤奶需要1.5g的鉀,高于1.0g的磷和1.2g的鈣),且含量極穩定,高產奶量和高生長速度需要保證足夠的鉀供應。4、泌乳期日糧,鉀離子濃度1.0-1.2%可以保證泌乳供應,如日糧配方中含大量甘草和青貯牧草時可少量補鉀,如日糧配方中含大量的青貯玉米和谷物糟粕時需大量補鉀,在各種應激時(冷應激、熱應急、運輸應激等),更要補鉀,尤其熱應激。5、熱應激時,由于排汗,動物多損失2-5倍的鉀。6、日糧原料中含有的鉀為氯化鉀、碳酸鉀、有機酸鉀,到動物體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