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1895年~1953),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杰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
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馬,最能反映徐悲鴻個性,最能表達他思想感情。徐悲鴻的馬受到人們喜愛,除了他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的
是他傾注于其中的感情,并將這種情感化作一種精神、以馬為載體而表現出來。
馬,在中國人心目中始終是人才的象征,民族振奮的象征,執著于現實的徐悲鴻翻來覆去地畫馬,正是有所感而
發,盡抒胸臆。徐悲鴻筆下的馬,從來不戴韁轡,但在《九方皋》畫面上黑色雌馬,卻例外地戴上韁轡,有人問悲鴻
這是為什么,悲鴻笑著答道,“馬也和人一樣,愿為知己者用,不愿為昏庸制。”
此幅作品徐悲鴻先生以墨色之濃淡、轉折、生動刻畫馬匹的體態,體積感和質感,以濃淡墨暈染出前后層次,明暗
關系。神氣飛揚,筋骨錚錚,預示著充沛的生命力。統觀此畫,潤澤有力,輕重有度,動靜相宜,濃淡相適,氣韻生
動。足見此作品極高的收藏價值。
在徐悲鴻的筆下,一匹匹奔馬或奔騰跳躍、或回首長嘶,或騰空而起、四蹄生煙。都說畫馬難畫骨,徐先生不僅
畫出了馬的骨,更畫出了馬的神,真不愧為一代畫壇宗師,令人敬仰。
徐悲鴻以畫馬聞名于世,但他的馬卻不同于古代中國的馬之情態,也不同于他所要學習的西方傳統,他的馬自成一
格。無論是立馬、飲馬、奔馬、群馬,還是岸邊馬、樹下馬、崖上馬、草上馬……都全無韁繩、馬鞍,一派天成,自
由奔放。徐悲鴻的馬總體地形成了中西融合、疏放自如、兼工帶寫、雄強鏗鏘、奔放激越,卻又優雅挺秀、氣貫長虹的
中國氣派和中國特性。
廈門伯得富展覽有限公司多坐落于美麗的鷺島廈門,公司占地面積兩千多平,是一家從事藝術品收藏交易,卓具
名譽地搭建起國際型藝術品交易平臺,伯得富不僅限于收藏研究投資,現在致力于海內外、出版、交易于一體的
綜合性平臺。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為客戶創造增值價值,為員工創造發展平臺和空間,為股東創造持久的價值
,使伯得富成為行業影響力和受尊敬的伯得富”作為奮斗目標,不斷強化伯得富內部管理機制,十分注重管理體
制的建設和風險防范機制的完善。
經營范圍:
古董鑒定、評估、拍賣、展覽、交易.
鑒定——可出具*威證書:
拍賣——專業化運作拍賣平臺;
展覽——打造高端藏品展示;
公司特色:
除了幫助藏家達成交易外,還不定期舉辦展覽會、鑒寶活動(邀請知名鑒定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