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美好的寓意。它為吉祥、美好、善良的象征,《說文》有記:“羊,祥也”,古器物
銘文中“吉祥”多作“吉羊”;羊也是講禮儀、遵道德的化身,《詩·小雅·無羊》曰:“羔羊,鵲巢之國也,召南
之政,在位皆儉節正直,德如羔羊也”。在中國古代文物中,有很多以羊為題材的玉雕。
玉羊之作,今所見較早者為商代晚期器物。此期玉器中羊的形象,皆為正視羊首,而未見整體形玉羊。其多系
半圓雕為之,單面工。造型輪廓簡練,眼、鼻、角等部位夸張處理。表面細節皆以雙鉤陰刻技法雕琢,線形由兩條較
勻細的平行陰刻線組成。羊首之雙角,并置于額頭上方,作盤卷狀,向外展伸,尖 端亦朝外。額頭或有套菱紋裝飾。
細長眉,“臣”字目
明初玉器受宋元風格影響較大,中晚期才漸漸有了獨立的風格。明代玉雕的繁榮超過宋元,無論在造型、種類
和工藝上都有進步。這些進步為中國玉器發展的另一個高峰—清代玉器的繁榮作了充分的準備。這個時代玉器業雖集
中在北京和蘇,但蘇州已漸漸趕上甚至超過北,故有“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之說。
近日,廈門伯得富有幸征集到明代 老玉羚羊頭藏品一件,藏品規格中:287.3g,羊頭程青黃色,微透光。油
脂光澤明顯。可見糖色及黑色沁,圓雕羊頭,有著驚人的逼真和準確。倒三角形額面設計,中脊弧度隆起,角度力度
拿捏得恰到好處,極其凝練地表現出了一個羊頭的飽滿輪廓。尤其羊角部位的安排,與真羊一模一樣的比例,給人難
以言說的視覺舒適感。而高浮雕的技法,精益求精,一絲不茍,以難度求美感。和田玉的大美被這只羊吃透了。
此時玉器不但吸收了歷代治玉工藝的優良傳統,而且還借鑒了其它工藝的表現手法,將線刻、鏤空、浮雕、圓
雕等技法融匯貫通,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
廈門伯得富展覽有限公司多坐落于美麗的鷺島廈門,公司占地面積兩千多平,是一家從事藝術品收藏交易,卓具
名譽地搭建起國際型藝術品交易平臺,伯得富不僅限于收藏研究投資,現在致力于海內外、出版、交易于一體的
綜合性平臺。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為客戶創造增值價值,為員工創造發展平臺和空間,為股東創造持久的價值
,使伯得富成為行業影響力和受尊敬的伯得富”作為奮斗目標,不斷強化伯得富內部管理機制,十分注重管理體
制的建設和風險防范機制的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