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石因具有皇族專用的黃色,被滿清皇族寵愛并視為珍寶,爭相尋覓,價與金玉相埒,視同瑰寶,倍受文人雅士、
官宦、皇族及帝王的喜愛,自清以來極負盛名。那么,這田黃石的真身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田黃
的觀賞石文化歷史。田黃石是壽山石的田坑石中一個品種,是指以地開石為主的黏土礦物類集合體,并達到雕琢工藝要
求的印石。
其主要礦物為地開石,其次是珍珠石、高嶺石、伊利石、葉蠟石、滑石和石英,另含少量硬水鋁石、紅柱石、綠簾石和
黃鐵礦等田坑石和某些水坑石具有特殊的條紋構造,俗稱蘿卜紋,是指存在于壽山石內部而非表面、若隱若現的紋理。
蘿卜紋是田坑石*重要的鑒別特征之一,其條紋有粗細之別分布有無序與有序之差。 有人把所有田坑石都統稱為田黃
石。但田坑石類下還有許多不同的品種,主要品種為田黃石、田黃凍石、金裹銀田石、白田石、紅田石、灰田石、黑
田石、花田石、硬田石、溪管田石、擱溜田石、銀裹金田黃石、烏鴉皮田黃石,此外還有煨紅田石、牛蛋黃田石、寺坪
田石等等。
田黃石按產地不同,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之分。上坂所產田黃石,色淡而質靈;中坂所產田黃石,色濃質嫩,品
質*佳;下坂所產田黃石,色如桐油,質地凝膩;碓下坂田中偶有田黃石,多質硬而粗且色暗。它的被發現純屬偶然,據清
入施鴻寶《閩雜記》記載,起因竟然是一位進城賣谷的老農,因為擔子一頭輕一頭重,他就順手拿了塊從田里挖出來的黃
石頭,放在輕的一頭,在路過致仕在家的著名文學家曹學佺門前時,被曹學徐發現買了下來,開始“遂著于時”。但從那
時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好像還是沒有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人們喜愛壽山石的風氣空前高漲,“名流學士,懷瑾握瑜,窮日達旦,講論辨識”,甚至達到了“心目
既蕩,嗜好為移”的境地。
康熙年間閩侯(今福州)人高兆撰《觀石錄》對他在十余位朋友家中見到的140余枚壽山石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摹,并將
其分為“神品”、“逸品”、“妙品”。但是從文字上看像是田黃的恐怕只有“甘黃無瑕者”、“黃如蒸栗”、“如
數百年前琥珀”、“血浸甘黃”、“黃柑巽手”,“秀色通理者”、“新黃如秋葵者”這么幾塊。
乾隆皇帝醒后高興得不得了,覺得這是一個“瑞兆”,但是對夢境中的情況,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群臣
給自己“圓夢”,一位閩籍大臣聽后連忙跪倒稟告:玉皇大帝賜給皇上的一定是產于福州壽山的田黃石,因為這正合
玉皇大帝賜書的“福壽田”三字。乾隆皇帝聽后極為高興,認為這確實是老天他對自己的恩賜。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