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乾隆時開始,清對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有效的控制,對于當地用錢形制也作出了規定。新疆錢幣以紫銅(紅銅)為原料,錢呈紅色,因而稱之為“新疆紅錢”,背文用滿文,還有用維文的。自乾隆朝開始,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到宣統都鑄行過年號“紅錢”。前后有150年的歷史,鑄造的時間不短,但鑄量都不多,其中珍品也不少,其中葉爾羌局所鑄“乾隆通寶”是新疆最早的“新紅錢”,(相對于舊普爾紅錢而言)。
新疆位于祖國的西北邊陲,歷代中央政權對該地區的統治和管理都在逐步地改進和加強。早在康熙年間,準噶爾部貴族噶爾丹等就勾結沙俄,制造分裂,破壞統一,康熙帝曾多次用兵,平息叛亂,到17世紀中葉,準噶爾部再度叛亂,乾隆帝派兵平定在新疆設立伊梨將軍衙門,乾隆二十四年,清廷接受當地軍官的建議,首先在葉爾羌設立鑄錢局,鑄行“乾隆通寶”紅錢,葉爾羌本身不產銅,是靠銷毀舊普爾錢鑄的,錢正面漢文“乾隆通寶”,背文穿右是維吾爾文“葉爾羌”,穿左為滿文,因當時譯音不準,而鑄成“葉爾奇木”兩年后改鑄為“葉爾羌”。
背滿文“葉爾奇木”錢文高隆清晰,錢體厚重,銅度純凈,色澤滋潤,極罕見,是為珍品。乾隆二十六年,再設阿克蘇錢局,三十年時,阿克蘇局遷到烏什,立烏什局。四十年時,設立伊犁寶伊局,都鑄有“乾隆通寶”紅錢。阿克蘇局,烏什局所鑄,背文左為滿文,右為維文局名;寶伊局錢,背文不用維文,而用滿文“寶伊”,在穿左右,與內地制錢相同。此后,在嘉慶,道光、咸豐、光緒等年不定期鑄有“乾隆通寶”紅錢,但統稱為后鑄“乾隆通寶”紅錢。這些后鑄乾隆紅錢大多比乾隆時期鑄造的輕薄,錢文也因鑄時,鑄地不同而有異。有維文錢,“阿克蘇”“庫車”等,有滿文“寶伊,寶庫”等,還有的在背文穿上下鑄“喀十、庫十、阿十、九”等字和星月紋的。
嘉慶年間 新疆僅有阿克蘇、寶伊兩局鑄錢。阿克蘇錢“嘉慶通寶”,背左為滿文,右為維文“阿克蘇”。寶伊局錢,面文為“嘉慶通寶”,背文為滿文“寶伊”。嘉慶紅錢比較規整,版別簡單。
“道光通寶”紅錢也由阿克蘇和寶伊局鑄造,背文變化比嘉慶紅錢復雜。阿克蘇局錢背文有多種,有穿左右為滿文,維文“阿克蘇”的;有穿左右為滿文,維文局名,穿上為“八年”,穿下為“五”或“十”的。寶伊局背穿左右為滿文“寶伊”。此外庫車局在光緒年間曾鑄行過一批“道先通寶”紅錢。
藏品出手流程:
1.實物帶來公司鑒定(可郵寄)確保藏品真假是否符合公司的征集要求
2.如果藏品是真的而且符合公司征集要求,我們將會給你推薦符合你藏品出手的相對應平臺
3.達成合作,簽訂委托服務合同藏品會保留在公司或者由您自行保管直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