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夜啼》,琴曲。原為南北朝時期表現愛情題材的西曲民歌。后散佚,通常彈奏的《烏夜啼》一曲為著名古琴家姚丙炎先生打譜演奏,現存琴譜初見于《神奇秘譜》。解題引《唐書·樂志》臨川王劉義慶作曲之說,后世多沿用之。曲譜中有“反哺”、“爭巢”等文字,表明琴曲是描寫慈烏與雛鳥的活動情景。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烏指的是慈烏,即寒鴉,而非烏鴉。
《神奇秘譜》解題引《唐書---樂志》宋臨川王劉義慶作曲之說:因受皇帝疑忌,劉義慶擔心將有大禍臨頭,而他的姬妾聽到烏鴉夜啼,告知將獲赦,后來果然應驗,遂作此曲。譜中“反哺”、“爭巢”等文字,表明琴曲是描寫慈烏與雛鳥的活動情景。另有唐代李勉《琴說》中說:后漢何宴的女兒聽到烏鴉啼聲,認為是被囚禁的父親將得釋,遂作此曲。兩個故事都反映了封建階層之間的互相傾軋,以及以烏夜啼作為喜事征兆,來表達他們渴求自由的愿望。
古琴作為我們傳統音樂里面的一件瑰寶,如今這漸漸走入大眾的視線,從貴族樂器也慢慢大眾化,古人喜歡鼓琴而歌,我們當下也能撫琴自賞,古人撫琴以修身養性,我們今人也不妨靜下心來聽聽沉靜的古琴之音。
現復雅古琴社廣交愛琴朋友,一同弘揚國學,習琴品茗,享一時之清雅。復雅古琴社的古琴傳承理念:熱愛傳統文化、懂得感恩、愿意分享、真誠、善良、堅持。
復雅古琴社以學員為本,用心為各位學員安排古琴教學課程;為朋友們提供一個舒適祥和的學琴環境。在合肥古琴教學中遵循古法,面傳口授。教學注重學員手型、正確的指法,扎實的基礎,古琴審美體系的搭建和文化藝術修養的提升,從而以琴律己,提升氣質,安定內心,管理好情緒。
古琴課程主講教師:徐錦燕老師習琴十幾年。琴風中正平和,簡靜自然。有豐富教學經驗,教學方法靈活細致,深入淺出,教學態度認真負責,一絲不茍,注重基礎,循序漸進,注重科學的指法和基本功訓練,教學過程同時教授樂理,樂曲分析,觸類旁通,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