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托老師的學術專長或當前學術興趣點
我們是學生,沒有什么知識體系,也不像老師們都有自己的投稿渠道,所以我們要依托老師研究專長或當前學術興趣點。依托老師的擅長的領域,你自己就要知道導師和學習老師的研究方向。如果你寫作與導師的研究專長結合,往往前期具備了較為豐富的數據、案例、文獻等素材,學生在論文寫作或調查研究中能夠依托以上優勢進行較為深入、扎實、系統的研究,亦能得到老師切實有效的指導和幫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是老師不擅長,就可能沒法給你指導了,或者指導的效果就會降低。法學院老師的研究方向分得很細,他不熟悉就沒辦法給你指導。
二.依托老師的研究課題
以老師課題中的某一塊研究內容為切入點,作為自己寫作或者研究的方向,將個人的寫作與老師的工作相結合,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發文章可以掛老師的課題,通過這個方式,老師一般都會比較樂意的。
三.關注*新信息
要關注社會各類信息,尤其是掌握全面高效的獲取信息的途徑。沒有資訊就沒有靈感,就沒有辦法找到選題的方向。
1.關注時政報紙
(1)《環球時報》的評論。評論的欄目雖然不一定和法律有關系,但是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
(2)《參考消息》的“問題與建議”。參考消息把一些信息原汁原味地展現,文科生必須有所關注。《參考消息》的“問題和建議”欄目,很有前瞻性,新的東西,文章沒寫過。比如關于“達芬奇家居”事件的建議,比較熱,就是結合法律來提出的,誰先寫出來誰發表。這個欄目一般在后面的版面,不起眼,但一般每天的報紙都有(不是每次都有)。
社會上的新事件和新事物往往*先出自媒體記者的眼光,學者寫的東西往往是舊東西、老東西,如果你想用學者眼光把新東西寫出來,就必須緊緊跟著媒體記者的腳步。
2.關注專業領域內的重要報紙
《法制日報》(“視點”欄目)。這個欄目的評論文章不錯,值得大家看。例如關于今年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發布的公務員就業歧視的報告的評論、動車問題等,根據這些評論的觀點,擴充加工可以寫成發表論文。《法制日報》比較*威,有新意,是川大認定的C類文章,1500以上文章就視同發表一篇CSSCI來源刊物。《檢查日報》和《人民法院報》也值得關注。
3.關注全國兩會法律提案
關注全國兩會的法律提案,可以寫立法方面的論文,立法涉及法學的各個學科。
4.關注*威的時政分析參考讀物
(1)《半月談(內部版)》。《半月談(內部版)》我建議每個人都要看,考公務員很有幫助。這個刊物是中宣部委托新華社辦的,它把我國的大政方針和國內外時事熱點的評論都涵蓋,既代表官方主流的觀點,又融入一些新的思路。我有個政治學院的博士師兄(已經畢業),他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