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旭古藝術品有限公司
聯系人:聶磊
先生 (總監) |
電 話:021-61552066 |
手 機:13681808546 |
 |
|
 |
|
昆山古董鑒定的地方在哪里 |
中國(上海)旭古藝術品有限公司
服務項目:
古董鑒定 儀器檢測 木材檢測
專家出場 鑒寶合作 陶瓷修復
保真收購 展覽展銷 委托拍賣
后附相關市場行情及收藏知識,僅供參閱:
繼承與創新
鞏縣窯成功燒制的唐青花,作為我國*一代青花瓷,應該說它是一種時代產物,或者說它是文化藝術與陶瓷工藝技術持續發展的產物。首先,唐青花是在燒制高質量白瓷和釉陶傳統工藝技法的基礎上產生的。隋唐時期,陶瓷業得到空前的發展,當時鞏縣窯燒造的白瓷被認為是我國北方*早出現的精細白瓷之一。近年來鞏縣窯的考古發掘也進一步證明,從北魏時期到晚唐時期,此窯場一直在燒造白瓷,白瓷的生產顯然為唐青花瓷胎的生產工藝打下了基礎。工匠們在長期燒制低溫釉陶唐三彩制品當中,對各種材料、釉料的化學組成與調配,特別是各種彩料的呈色機理以及焙燒技法加以熟練掌握和運用,從而成功燒制出藍、黃、綠、白、赤、醬等不同的色彩。其中特別是對藍彩色料—氧化鉆性能的熟練掌握和應用,為制作唐三彩制品與唐青花制品,在彩料和釉料的選擇、加工方面準備了必要條件。
據初步研究,鄭州7號唐墓出土的這兩件青花罐,從胎料、釉料、彩料的選擇、加工、調配到制坯、器形設計、粘接,再到繪彩施釉、晾干至入窯焙燒、火候掌握等整個工藝流程都非常規范、精細,不僅顯示了工匠們嫻熟的技藝,也顯示了當時制瓷業已達到的*高水平。兩件青花瓷罐生動地表明了唐代制瓷業的革新技術與大膽創新得益于工匠們敏銳的市場意識,顯示出他們能夠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新產品的開發。正是這種勇于創新的精神為鞏縣窯在中國陶瓷史上爭得了重要地位。
此兩罐作為主體紋樣是花卉紋、童戲紋和水藻紋、束花紋等,作為輔助紋的是蜂(蝶)紋、散葉紋等,這些紋飾都是工匠師筆下創新、升華描繪出來的新款。如此新穎別致的紋樣在當時其他陶瓷器上少見或不見,卻往往見于五代與宋代的瓷器上,足見其對后世的影響。飾彩技法全部采用毛筆繪畫而成,顯然是由紙帛繪畫藝術移植而來,具有濃郁的寫實或寫意韻味。隋唐以來瓷器裝飾藝術的這項重大革新,為以后瓷器上出現的各種趣味濃郁、十分生動的花鳥畫、人物畫打下了基礎,為后來釉下彩的繁榮與發展開辟了道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