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旭古藝術品有限公司
服務項目:
古董鑒定 儀器檢測 木材檢測
專家出場 鑒寶合作 陶瓷修復
保真收購 展覽展銷 委托拍賣
后附相關市場行情及收藏知識,僅供參閱:
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西距鞏縣窯約19公里,2006年10月,該鎮以西4公里的7號唐墓出土了兩件青花罐(圖1、2)。這兩件青花瓷罐是目前國內外所見工藝*復雜、*精湛,器形*大的完整唐代青花瓷精品。器表裝飾的藍彩紋樣有多種為新面世品種。這一重大發現于2007年11月在昆明召開的中國古陶瓷學術年會上發布,立刻引起與會國內外古陶瓷專家的注意,大家為之振奮。會后不久,耿寶昌會長及王莉英、袁南征、孫新民等副會長先后到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實物進行觀摩、研究(4,5),都給予很高評價,認為這兩件青花瓷完全符合學術界公認的青花瓷標準。即:必須是白瓷;以氧化鉆為藍彩呈色劑.釉下繪彩在高溫下一次燒成。他們一致認為,這是中國古陶瓷史上一個激動人心的重大發現,借此足以對我國制瓷史的認知體系進行調整和重新認識。
這里,有必要回顧一下以往有關問題:
對青花瓷的起源問題學術界存在著分歧。一部分學者不承認唐青花的存在,還有人提出元代說,認為“唐代青花瓷都是唐三彩中珍貴的純藍彩器,屬于陶器,青花瓷應始于元代”。另有一部分人依據1957年和1970年浙江兩處宋代塔基下分別發現的兩只青花碗與10多塊青花瓷殘片,持青花瓷起源于宋代說。還有一種觀點,雖然承認唐青花的存在,但把鞏縣窯初唐晚期開始燒造的唐青花的前身—白釉藍彩器歸為唐青花。這種白釉藍彩器的燒成溫度一般為1000一1200℃,只是一種低溫瓷。除上述不同觀點外,還有青花瓷中國起源說和外來技術影響說的爭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