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揚代律師事務所
聯系人:楊
先生 (負責人) |
電 話:0757-81805347 |
手 機:15818085594  |
 |
|
 |
|
經濟犯罪中主要的構成要件 |
1.犯罪主體,是指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單位。
2.犯罪行為,是指犯罪主體通過一定活動,作用于犯罪對象,侵犯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危害社會結果的行為。犯罪行為是犯罪主體主觀見之于客觀的一種社會活動。
3.犯罪結果,是犯罪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侵犯,造成一定社會危害的結果。
只要犯罪主體實施的犯罪行為作用于犯罪對象,使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被侵犯,就造成了社會危害性,刑法根據社會危害性的不同程度規定構成犯罪的不同犯罪結果。有的規定,只要實施了犯罪行為,使刑法所保護的重要社會關系被侵犯,就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就構成犯罪結果;有的規定,侵犯社會關系達到一定的社會危害程度,才構成犯罪結果。例如,我國刑法分則對走私武器、彈藥、核材料或者偽造貨幣的行為,只要實施了走私上述特定物品的行為,就侵犯了我國海關管理秩序,不論數量多少,都構成犯罪結果;而走私普通貨物、物品侵犯了海關管理秩序,則必須達到偷逃應繳稅款5萬元以上的,才構成犯罪結果。犯罪結果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物質的結果,也有非物質的結果;有安全、秩序危害結果,也有名譽損害結果。
在一般情況下,只要同時具備了犯罪構成三要件的,就可以構成犯罪。但在犯罪構成三要件之間不具有刑法上因果關系或者具有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法律規定排除刑事責任的情況下,不構成犯罪。運用犯罪構成三要件指導刑事立法、司法有以下明顯的效能:
1.有利于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
刑法條文對每一種具體犯罪都明確規定了犯罪主體、犯罪行為、犯罪結果三要件,凡是符合刑法條文規定三個要件的,構成犯罪;缺少其中任何一個以上要件的,都不構成犯罪,不需要從法律條文規定中去分析犯罪客體要件。
2.有利于區分罪與罪的界限。
按犯罪構成三要件分析某些相似的犯罪,只要分析出犯罪構成三要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表現形式不同,就可以把這些相似的犯罪區分開來,不需要分析更多的犯罪構成要件。
3.有利于完善刑事立法。
立法機關根據犯罪構成三要件,如果發現刑法條文規定的某種犯罪構成三要件有不足之處時,只要修改不足之處,就可以使刑法條文更加完善,以適應當時懲治某種犯罪的需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