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第16子(《明史》作17子),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他生于明天啟六年(1626),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他原名統,號彭祖。祖父弋陽王孫多銑,爵封奉國將軍,善詩歌,精書畫。父謀墓鳥也是一位善山水、花鳥的畫家,畫風師法明代沈周、文徵明、周臣、陸治。八大山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很有書畫藝術涵養的朱門豪宅,受過良好的教育和藝術熏陶。他為人聰穎,8歲即能作詩畫畫。青年時代曾中考為諸生(秀才)
>>>>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滅亡時,八大山人19歲。朱統是他最早的名字。入清后隱姓埋名,于清順治五年(1648)23歲時剃發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順治十年(1653),其28歲時,正式在耕庵老人穎學敏禪師那里“正法”受戒,即傳授佛法。順治十三年(1656)31歲時,穎學敏另建耕香院于奉新縣新興鄉的蘆田,隱住其間,原來由他主持的進賢縣欽風鄉介岡的燈社,便交弟子刃庵傳綮繼席嗣法。以后八大山人曾患過癲狂之疾。順治十八年(1661),他又重新回到南昌,蓄發結婚,長期隱居于南昌的幾處寺廟里,過著清苦的生活。八大山人性格倔強,不屈于權貴,從不把自己的書畫作品作為謀取名利的手段。一些權貴找他作畫,往往遭到拒絕,而貧困之人找他作畫,則有求必應,表現出強烈的愛憎。八大山人有口吃病,在他的書畫作品中,經常有“個相如吃”的簽押,這是他以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有口吃病自比?滴醵辏1684)59歲時署名為八大山人,直到80歲去世。八大山人工書,善畫花鳥、山水,尤以寫意花鳥著名。他的繪畫藝術清新秀美,造型夸張,筆簡意賅,放縱不羈,畫風豪邁沉郁,構圖奇險,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很高的藝術造詣,把寫意文人畫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深受人們喜愛。他一生勤奮,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但在他去世后的三百年來,失傳的作品很多,而偽贗之作卻層出不窮。正如吳昌碩在《八大山人孤松圖》所題:“八大山人畫,世多贗本,不堪入目……”(《八大山人畫集》)。以故宮博物院藏八大書畫為例,該館共藏八大作品共40多件,其中偽作9件,至于社會上流傳的那就更多。如何辨偽,我想談幾點看法,作為引玉之磚。
鑒定估價\交易 就到廣州佳仕德 ,廣州佳仕德展覽有限公司坐落于廣州天河北路時代廣場6樓 ,處于天河區繁華的商業地段. 是行業中的佼佼者, 邀請北京博物院的鑒定專家 ,擁有專業的宣傳團隊, 豐富的買家資源.
2015香港藝術品拍賣會現征集古玩精品 ,本次拍賣是廣州佳仕德展覽有限公司聯合香港佳士得拍賣公司共同舉行,現火熱征集中,征集名額有限。望有需要通過拍賣平臺出售的可直接咨詢:13250542431 韓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