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佳仕德公司
聯(lián)系人:韓生
先生 (銷售經(jīng)理) |
電 話:020- |
手 機(jī):13250542431 |
 |
|
 |
|
元青花瓷器鑒定 元青花瓷器評估 元青花瓷器拍賣 |
元青花之所以如此珍貴,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它存世量的稀少人們常把青花瓷比作舞臺上的青衣,素雅高潔,清麗婉轉(zhuǎn),像極了中國的水墨畫!八嘏鞴蠢粘銮嗷üP鋒濃轉(zhuǎn)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提現(xiàn)青花瓷的雅致風(fēng)情和其中蘊涵的中國文化。
1、大花大葉,葉為滿色,但花朵不填滿色,且外部繪有較明顯的空白邊線。山石、海水、人物、動物紋等、亦相類,紋飾內(nèi)露白。
2、纏枝蓮葉,“葉形多呈葫蘆狀,或有一至五個尖瓣
3、變形蓮瓣邊飾,有的為一組、有的畫二組,構(gòu)成上下對應(yīng)的仰、覆蓮瓣紋裝飾。除盤以外,其他型器上的蓮瓣,均呈單體形式排列,蓮瓣間留有空隙、互不相連。明洪武時,除部分執(zhí)壺和盞托外,瓶、罐、盤及碗的蓮瓣紋邊飾均呈并攏(共邊)型、此后,這種繪法貫穿于明清兩代。
4、蕉葉紋,多數(shù)作分開狀、葉與葉之間留有空隙,少量為并攏型或葉與葉呈重疊狀。明初以重疊狀多見,偶見有分開的。宣德以后,蕉葉紋幾乎不見有分開的,都為拼攏重疊狀。此外,元代蕉葉的主脈,均以濃筆的粗線條表示;入明后,蕉葉的主脈均留白、呈中空型、同元代蕉葉主脈的粗實線條,在視覺上涇渭分明,非常醒目。
5、如意云頭紋(亦稱“云頭紋”、“云肩紋”、“垂云紋”)。云頭與兩云腳相交之尖頭,指向呈前后相背形態(tài)。即,如意云紋兩云腳間的尖頭,與云頭的尖頭,方向相反,很少例外。而洪武,如意云的頭與腳的尖頭指向,均方向一致、亦絕無例外,并沿襲至永宣。成化起,如意云頭的兩尖頭,既有朝向一致的,亦有相背的。
.
.
.
6、回紋邊飾。由互不相連的單體回紋組成、有的回紋呈規(guī)矩的方形,有的為變形回紋,有的為減筆式回紋。明洪武時,回紋邊飾由一正一反兩方相連形式排列組成。明永樂以兩方連為主,同時又出現(xiàn)一筆環(huán)連式的回紋邊飾。宣德以后,除少數(shù)邊飾仍作一正一反兩方相排列連外,多數(shù)回紋邊飾呈整圈一筆環(huán)連式,并延續(xù)至清末。
.
.
.
7
.
7、龍紋。元代青花瓷器上,畫龍的不少。龍軀細(xì)長,且細(xì)頸,細(xì)腿、細(xì)爪和尖尾巴(偶有火焰式大尾),體態(tài)輕盈。頭較小,長鹿角,張口、吐舌,龍的下腭有須,上頜一般無須,但是,至正十一年銘標(biāo)準(zhǔn)器的龍上頜有雙須,而此類帶雙須現(xiàn)象,在元青花件的其他龍紋圖案上十分少見。龍身鱗片分兩種,以網(wǎng)狀細(xì)鱗片(圖多見,以留白大鱗片少見,后者龍紋更加精美龍有背鰭,腹下通常無橫紋帶。胸與背部,常飾有火焰狀飄帶。肘部有長毛三至四根或一撮。龍爪以三爪、四爪居多,五爪極為罕見。
拍賣紀(jì)錄
 
1、鬼谷子下山圖大罐:于2005年7月12日英國倫敦佳士得拍賣行拍得1568.8萬英鎊(不含傭金約合2.2807億元人民幣,以當(dāng)天的國際牌價可以買兩噸黃金)。
2、龍紋四系扁瓶:于2007年11月11日北京中嘉秋拍上以9790萬元拍出。
3、纏枝牡丹紋大罐(香港回流):于2011廣東中翰“青花歲月”拍賣會上以5175萬元落槌。
4、葫蘆紋葫蘆瓶:于2005年7月15日Salisbury的一家外國拍賣公司W(wǎng)oolley&Wallis;“東方瓷器及工藝品”拍賣專場上,以344.5萬英鎊(約5010萬人民幣)成交。
5、“錦香亭”圖罐:于2005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以4998.96萬元成交。
征集單位:廣州佳士德展覽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韓經(jīng)理
手機(jī):13250542431
QQ:1294448065 微信:ys1294448065
評鑒范圍:瓷器,玉器,字畫雜項
地址:廣州市天河北路28號時代廣場6樓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