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收藏愛好者而言,能夠得到一塊稱心如意的奇石,可謂其樂無窮。奇石是大自然的產物,比之人工,講究“天然生成”。那么從哪幾個角度來觀察、鑒定一塊奇石呢?閆富盈向記者介紹了業內比較通行的鑒定四步驟。
【成分鑒定】奇石種類很多,成分也十分復雜,但還是有一定規律。閆富盈介紹說:“白色靈璧石和白色石英巖有時從表面來看一時不好區分,用酸進行測試則非常有效,既簡單又方便。靈璧石的成分多是碳酸鹽物質,這種物質與酸反應強烈。再比如黃色葉蠟石和黃蠟石也經常被藏家混淆,其實二者成分完全不同,質地和硬度也不一樣,多加留意便能一眼認出。”
【硬度鑒定】礦物鑒別中,硬度是一項重要指標。一般說來,奇石硬度越高,質地就越細膩。
【密度鑒定】各種奇石密度有差異,差別大些的往往憑手感也能區分出來,礦石奇石密度高于石質奇石,玉質地奇石的密度高于普通奇石密度,密度是鑒別礦物不可缺少的主要數據。其實,奇石如果石質好,致密而光潤,則往往硬度較大、密度較高。 【成因鑒定】成因鑒定是通過奇石本身的多種因素研究奇石的形成原因,也可以借奇石成因辨別奇石類型。如太湖石、靈璧石原石是沉積巖,歷經數百年河流湖泊沖洗、風吹日曬的侵蝕而形成;隕石來自天外,表面布滿熔蝕坑、孔;火山蛋的形成與巖漿有關,為熔漿噴發旋轉而成,有旋轉痕跡;大漠石有戈壁風化侵蝕特征,風棱石棱角分明,造型怪異硬朗。這都反映了它們自身的成因,也可作為鑒別的指標之一。
上海弘雅拍賣一直以“公開、公平、公正”的經營理念,為您提供*專業的服務,創造*大的增值空間,是您*佳的拍賣平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