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新德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陳婷婷
女士 (網絡推廣) |
電 話:0711-3702650 |
手 機:15871754731  |
 |
|
 |
|
影響采血管促凝劑凝血效果的因素 |
標簽:促凝劑,采血管,效果
血清是臨床生化檢測的重要標本,目前主要通過采集靜脈血液待血液完全凝固后離心分離的手段來取得血清標本。正常情況下,離體后的血液標本需要60 分鐘以上才能完全凝固,甚至不凝固,難以滿足實驗室快速檢測的需求。這時就需要對血液標本進行處理以加快血液凝固的速度,常用的的促進血液凝固的方法是在采集后的血液標本中加入白陶土及腦磷脂等有促進血液凝固作用的促凝劑。這些促凝劑適量加入血液后,可以為凝血因子充分提供接觸異物的活性表面激活凝血因子。
懸浮液促凝劑
影響促凝效果的幾個因素:
1、凝血速度:血液凝固機制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繼被激活,*后形成纖維蛋白凝塊的過程。含有促凝劑的真空采血管,有時會出現纖維蛋白析出的絲狀物、塊狀物,是因為沒有規范化使用促凝采血管所致。在制備真空采血管選擇凝血速度過快的促凝劑會導致纖維蛋白收縮過快使脆弱的紅細胞碎裂而引起輕度溶血,血塊比重大于血清,所以血清在上血塊在下,此時血清下端和血球上端仍有接觸,細胞仍然可利用血清中養分使血糖測定值下降,乳酸脫氫酶,血清鉀測定值上升,當使用血清分離膠促凝管時,由于分離膠比重大于血清而小于血塊,所以,上層為血清、中層為分離膠、下層為血塊,因而血清中各種成分保持著生理水平。
2、凝血溫度:血液自然凝固與溫度有關,血液在玻璃試管中在37°水浴中30min就能凝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采血后血液和促凝劑沒有充分混合時或者血液沒有完全凝固就離心,很容易形成纖維蛋白膠凍樣凝固或者纖維蛋白絲狀物其比重比血塊小,所以留在血清層,部分附著于分離膠周圍,如果此時直接上機可造成自動分析采血針的堵塞。
3、促凝劑用量:使血液達到*佳促凝效果所需加入的促凝劑的相對量。采血管公司在制備促凝劑采血管時,促凝劑噴涂不足或者配好的水溶性促凝劑當天沒有用完,次日繼續使用而而導致促凝劑效力降低。血液中纖維蛋白原在促凝劑的作用下逐漸轉變為不溶性纖維蛋白,如果促凝劑量不足或失效而延長了凝血時間,此時離心可導致纖維蛋白的析出。
4、操作是否規范:一般纖維蛋白的析出有下列原因:使用促凝采血管或者分離膠促凝采血管,要使促凝劑均勻的分布于血液中,必須輕微顛倒混合4~5次,使采血管的中央與周圍的血液同時凝固。如果血液沒有完全凝固好即離心,可造成纖維蛋白的析出。血清上部出現膠凍樣、碎塊樣,與血液混雜在一起。纖維蛋白絲狀物是纖維蛋白還沒有收縮完全所致。制備促凝劑真空采血管時要定量噴涂促凝劑,在小于45°C條件下吹干;如果高于50℃,促凝劑效力有下降的可能。用蒸餾水配制的促凝劑或用無水乙醇配制要有規范的質量管理,定量噴涂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