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熊某家住森林旁邊,其對13歲的繼子小強早就心懷殺意。某日,熊某讓小強穿過森林,到森林的另一邊去采蘑菇,熊某的目的是想讓小強掉入森林中*一的一條小路的陷阱中摔死。小強出發,但在離陷阱僅有3米時,遭雷擊身亡。關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熊某意欲使繼子小強掉進陷阱死亡,而小強卻因雷擊身亡,小強的死亡和熊某的行為之間并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故熊某的行為不夠成犯罪。
B.如果熊某不讓繼子小強穿過森林去采蘑菇,就不會出現小強被雷擊而死亡的情況,熊某的行為和小強死亡的結果之間有法律上因果關系,熊某構成故意殺人罪犯罪既遂。
C.熊某意欲使繼子小強掉進陷阱死亡,雖然小強沒有掉入陷阱,但小強已接近陷阱3米,熊某的故意殺人的行為已經對小強產生了緊迫現實的危險,只是由于發生雷擊的意志以外的因素并沒有得逞,故熊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
D.如果熊某一開始讓繼子小強穿過森林采蘑菇,是希望小強被雷擊而死,之后小強因為熊某的行為而出現了雷擊進而死亡的結果,則熊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1.【答案】C。解析:熊某意欲使繼子小強掉進陷阱死亡,本身具有殺人的故意。小強后因雷擊身亡,雷擊因素屬于熊某意志以外的因素,所以小強因雷擊而死亡的結果,和熊某的行為之間并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故熊某不夠成故意殺人罪既遂,故B項錯誤。但本身熊某的行為已經使小強接近陷阱三米,導致了緊迫現實的危險,只是由于雷擊這一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使熊某故意殺人的沒有得逞。熊某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由于意志以為的原因而沒得逞,熊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未遂,故A項錯誤,C項正確。即使是熊某一開始讓繼子小強穿過森林采蘑菇,是希望小強被雷擊而死,之后小強因為熊某的行為而出現了雷擊進而死亡的結果,也不能因此認定熊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犯罪既遂,因為雷擊時間的發生屬于意外事件,因此D項錯誤。故本題的答案為C。
2.賈某是李某的前男友。某日,賈某經過李某的宿舍時,發現李某不在宿舍,只有李某的室友皮某在宿舍里。賈某因挾恨想報復李某,于是,賈某走進宿舍對皮某說:“我是李某的男朋友,她的電腦壞了,我要幫她修一下”。皮某沒有吭聲,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賈某趁機將李某的手提電腦拿走,經查電腦價值一萬元。關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賈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
B.賈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C.賈某的行為本質上源于和李某之間的戀愛關系糾紛,戀愛關系法律并不調整,所以賈某的行為不夠成犯罪
D.賈某雖然有盜竊的行為,但是由于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并沒有達到嚴重的程度,所以并不夠成犯罪
2.【答案】A。解析: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