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彼岸京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
女士 (學位咨詢顧問) |
電 話:010-80455525 |
手 機:17001122003  |
 |
|
 |
|
用學習代替拼命 |
前日,因為被標題所吸引而讀了一本書《用學習代替拼命》。書固然是一碗有技術含量的雞湯,大家如果對內容感興趣可以買來翻看,但重點是,這個標題卻是一句真正的金句。
1
低品質勤奮者
中國從不缺少拼命之人,或者說,我們當代的文化是非常鼓勵拼命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發展快車道,這個期間的人們只要敢于拼命舍得拼命,便可在這輛高速飛馳的列車上有所斬獲;移居海外的華商也憑借著拼命般地勤勞,錨定了一人一家甚至一族的命運;前些日子的996之辯,也向世人彰顯了今天中國人的拼命力max。
但從個人角度來看,拼命是否換來了我們期望的成就?拼命是否就是*高效的奮斗之道?我們是否常常無意中用戰術上的拼命掩蓋了戰略上的懶惰,成為一個低品質勤奮者?
2
成長曲線
在剛剛進入社會之后,年輕人往往都會經歷一段高速成長期。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里,我們迅速吸收著來自四海八荒的信息和規則,從一個書本學習者迅速轉變成一個環境學習者。這是一段美妙的時光,而且這是一段非常值得拼命的時光。在步入職場之初,既不怕苦,也不計較得失,那些凡事選擇付出,那些選擇走艱難道路,那些拼命的年輕人往往成長的*快,得以迅速褪去青澀。
而這段時間過了以后,往往都會經歷一段瓶頸期。要么拼命已經成為習慣,要么找到了不需太過拼命就可以完成任務的方法,要么發現拼命與否對結果好像沒什么影響。在熟悉了工作環境與內容后,仿佛成長的速度又慢了。
所以一時拼命一時成長,一直拼命卻沒有一直成長。高速成長的快感逐漸淡薄,這時如果持續拼命,人往往會陷入反思和懷疑。而如果在拼命之后,晉升仍遲遲不來,跳槽的概率也大幅增加。這是公司的問題嗎?是選擇的錯誤嗎?其實,你只是進入了需要“用學習代替拼命”的新階段。
3
用學習代替拼命
在瓶頸期,我們成長需要的養分不再是單純的拼命,也不能單純依靠從環境中學習。而是需要再次重拾書本,把拼命努力所獲得的感知和從環境吸收來的經驗提煉出來,和書本知識再次糅合在一起,化成自身的養分。
這時我們會發現,社會精英無不重視學習,通過持續學習提升自我、塑造自我。羅曼 · 羅蘭曾說“成年人慢慢被時代淘汰的*大原因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學習熱忱的減退”。
當然,成年人有成年人的學習方法。脫產回到校園需要付出相當大的時間成本,而早些年流行的在職MBA則良莠不齊,一不小心淪為純社交式學習。那么,成年人在成長瓶頸期需要什么樣的學習?
成年人在成長瓶頸期需要什么樣的學習?
*一, 不脫產。畢竟職業經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 真學識。純社交式學習和碎片式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