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企業的營業額已經上到十億、二十億,但是這并不意味完全利潤的實現,僅僅是一個經營規模,營業額并不與利潤成正比,F在的大多數企業都面臨許多困境:營業額上升了,利潤沒有同比上升,甚至利潤呈負增長,這是其一。第二種現象是,企業的資產在不斷的增加,但是資產增加并不代表著營業額的上升,更不能夠代表利潤的上升,尤其是很多的企業,在企業的運營當中資產增長的越多,負累越重。第三種現象是有利潤但是沒有現金,通俗的說就是賺錢不代表有錢,企業利潤有了,現金沒有,也就是說可能會出現現金流斷流的問題。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有現金流,企業卻是虧損的。這在很多服務行業中的企業身上顯得非常突出。
現在的企業,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會出現這樣一些誤區:毛利額不斷在下降。這其中的問題是,毛利率和毛利額的下降,究竟是競爭使得我們不得不降低價格還是期間費用上升導致管理成本的增加?毛利即售價減去成本。企業銷售產品有了利潤,但是由于期間費用上升,利潤就被抵扣了。企業成了所謂“過路財神”,“利潤”只是在企業的運營中走了一個過場。久之,企業的凈利潤下降了。
利潤緣何成了過場?
中國的企業一般都會經歷發展的三個階段:
*一階段——創業期。這個期間大概是三年到五年,在這期間有兩個主要的問題需要控制好,那就是:主營業務是否成熟;客戶群體是否穩定。在這一階段能堅持下去的關鍵就是需要有穩健的現金流。
第二個階段——高速發展的成長期。在這個階段,企業的主要任務是保證業務的高速增長和資金調配能力的良好管控。這個區間大概在五年左右。國內很多企業都是抓住了第二階段的機遇從而做大做強。我們可以用三段詩詞來形容一下這個時期成長起來的企業:當你處于創業階段的時候,就像一首詞所寫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你不知道你未來的路在哪里。這個時候重要的就是要將業務能力穩定下來,如果這個階段做好了,企業進入了第二個階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這個階段仍然做得很好,那么企業會上到一個更高的平臺:“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即企業邁向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