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爐廢氣處理工藝是工業環保領域的關鍵環節,主要針對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熔爐排放的高溫、高污染廢氣進行處理,以實現達標排放和資源化利用。
一、熔爐廢氣主要成分及危害
顆粒物(PM):粉塵、煙塵等,危害呼吸系統。
氣態污染物:二氧化硫(SO?):來自燃料或原料中的硫元素。氮氧化物(NOx):高溫燃燒產生。重金屬(Hg、Pb、Cd等):原料中的雜質。二噁英、多環芳烴(PAHs):有機物不完全燃燒產物。
其他:一氧化碳(CO)、氯化氫(HCl)等。
二、主流處理工藝流程
1.預處理階段
降溫調濕:
急冷塔:通過噴水或換熱器快速降溫(避免二噁英合成)。
余熱回收:利用廢熱鍋爐或換熱器產生蒸汽或熱水,降低能耗。
粗除塵:旋風除塵器:去除大顆粒粉塵(效率約50%~70%)。
2.精細除塵
布袋除塵器:高效過濾細顆粒物(效率≥99%),需定期清灰。
靜電除塵器:適用于高溫高濕工況,但需防腐蝕設計。
3.脫硫(SO?去除)
濕法脫硫:石灰石-石膏法:石灰石漿液吸收SO?生成石膏,效率≥95%,但需處理廢水。
干法/半干法:循環流化床(CFB):石灰粉與廢氣反應,適合中低硫工況,無廢水排放。
4.脫硝(NOx去除)
選擇性催化還原(SCR):在催化劑作用下,用氨水(NH?)將NOx還原為N?,效率≥90%,需控制溫度窗口(300-420℃)。
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無需催化劑,但效率較低(50%~70%),適用于老廠改造。
5.深度凈化
活性炭吸附:去除重金屬、二噁英及殘留有機物。
濕式電除塵:進一步捕捉微細顆粒物(PM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