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直播帶貨大多是決策周期短、容易引起購買沖動的產品,而旅游產品具有單價高、決策周期長的特點,很難刺激用戶短時間內消費下單。基于旅游“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旅游的綜合性也使得旅游消費鏈條更長,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也更難。
如今的旅游直播,大多是通過游記、視頻攻略等方式,種草某一目的地,呈現給用戶的也都是美食美景,多有雷同,參考價值不大,用戶也免不了產生審美疲勞。
在日常直播中,通過文字或者是主播引導,受眾能夠在很短時間內明白直播所要表達的內涵和信息。但是“慢直播”不同,它所直播的內容具有強烈的真實性,換句話說它有著自我闡釋能力且能夠讓受眾感受到極強的代入感。受眾通過慢直播直接成為了事件的參與者、見證者。
正是因為自我闡釋能力+參與感+即時互動平臺給與了“慢直播”爆火的可能性。在我個人看來,慢直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條件。1、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慢直播大多是固定機位,這樣使得受眾仍然處于旁觀者的狀態。我認為隨著AR直播技術的發展,受眾的參與性會更強,沉浸式體驗也會更佳。2、慢直播需要一定的事件支持并不是所有的慢直播都一定會火。慢直播的成功或是發展需要結合特定的事件,這種事件大多為公共性事件,即受眾有參與的積極性,希望能夠全程參與其中或者見證事實的發生。(比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如果有慢直播鏡頭也肯定會比較火爆)3、需要即時的互動平臺通過這次“火神山慢直播”爆火可以發現整個脈絡是:先是網絡某個用戶在社交平臺上發布如果大家閑得無聊可以去看直播,然后部分人去看了之后通過直播進行實時互動給施工現場的許多器械或者事物取了極具網絡特色的外號,比如“送灰宗”、“嘔泥醬”,爾后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外號第二天就得到了更多微博大V(傳播學里面稱為意見領袖)的關注。在這些微博大V的助力宣傳下,慢直播迎來了人流量的高峰。央視頻的反應也很迅速,直播頁面很快就設置了投票頁面,現場記者還去前線采訪了“小藍”的駕駛者。通過梳理整個脈絡不難發現,利用好大眾的參與性,并通過群體智慧創造新的亞文化以及造梗,從而獲得廣泛認同并通過人際傳播進行二次擴散是慢直播引發高度關注的核心。綜上我的觀點是,慢直播是有發展前景的,但是要大獲成功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