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位“四新化”
產業定位決定園區發展,對于聚集企業,吸引人才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園區在空間設計、招商、服務、運營管理等方面越能夠有所幫助。第四代產業園區通常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產業范圍,相對于傳統產業,“四新經濟”對產業發展環境的要求更高,不僅需要硬環境,更需要人才、資本、服務等軟性要素的匹配。
(二)鏈接平臺化
第四代產業園區的產業主體具有多樣性和強關聯性兩大特征:
一是產業主體具有多樣性。在產業鏈整體企業配套的基本需求之外,還需要更多生產性服務企業和政府相關的配合和配套進行產業生態的整體完善。產業主體的多樣性滿足了高科技企業對要素的多樣性需求,是園區生態網絡得以形成的基礎。
二是產業主體間具有強關聯性。園區內各個生態系統的部分均能夠實現出產業鏈上下游以外的企業業務往來,同時通過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方式進行數據共享與運營,實現互聯平臺的建設,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提升園區整體效益。
(三)空間交流化
第四代產業園區通常具備去邊界化和空間生活化的規劃設置:
去邊界化指園區設計設施方面模糊了各個功能區的邊界概念,實現束縛感的突破,便于在各類場所均能夠實現溝通交流。
空間內容生活化指通過設置茶桌、座椅、露天咖啡館等生活化設施,給交流帶來舒適感和放松感,提高交流效率。
(四)商住平衡化
第四代產業園區的產業特點決定了企業員工中高級白領的占比較大,生活品質和生活配套相比較于生產型制造業要求更高,職住分離、只重產業不重生活的園區已經難以適應需要,直接影響了園區的招商和人才吸引。
第四代產業園區在規劃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商住平衡的問題,通過生活配套的打造,建設完善商業街、住宅、醫院、學校、廣場、運動場及綜合體等能夠滿足人們的居住安全、休閑娛樂、文化教育、社交等多方面需求的建筑載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產城融合發展。
(五)服務生態化
第四代園區的服務體系通過初級服務、基本服務、生產性服務和生態化服務四個層次的園區服務體系,切實滿足產業生態的需求。
在構建服務體系時,通過構建不同類別的服務平臺,結合產業發展需求,打造技術、金融、人才、孵化和綜合服務五大平臺,為企業提供包括交流培訓、人力資源、中介代理、信息與宣傳、政策支持等全方位的生態化產業服務。
(六) 管理智慧化
信息技術在第四代產業園區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通過“智慧園區”的建設,鋪設信息化網絡,園區可以在通信、政務、產業服務、民生、節能環保等方面提供高度智慧化的管理。
(七)盈利多元化
由于產業園區的重資產屬性,僅靠物業租售難以獲得高額回報,輕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