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模式
市場創造模式:區域范圍內首先出現專業化市場,為產業集聚的形成創造了重要的市場交易條件和信息條件,*后使產業的生產過程也聚集在市場的附近。在我國,市場創造模式形成產業集聚的典型地區是浙江省,該省內有許多頗具規模的專業化市場,*終形成了一個個具有完整產業鏈的產業集群。
資本轉移模式: 一般是發生在有產業轉移的背景下,當一個規模較大的企業出于接近市場或節約經營成本的考慮,在生產區位上作出重新選擇,并投資于一個新的地區的時候,有可能引發同類企業和相關企業朝這個地區匯聚。這樣一種產業集聚的形成,主要是通過一定數量的資本從外部的遷入。我們把緣于資本遷移和流動而形成的產業集聚現象,稱作資本遷移模式。目前,國內在資本遷移模式下形成的產業集聚或產業集群有很多,其中起推動和促進作用的遷移性資本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資。
形成類型
指向性集聚:這是為充分利用地區的某種優勢而形成的產業(企業)群體。通常是在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區、原材料集中地、市場集中區或交通樞紐節點。這些區位優勢因素作為某種重要指向,吸引形成了產業(企業)集聚體。
經濟聯系集聚:這種集聚的目的在于加強地區內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為企業發展創造更有利的外部條件。它又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縱向經濟聯系而形成的集聚。縱向經濟聯系是指一個企業的投入是另一個企業的產出,這是種投入產出關聯關系;另一種是橫向經濟聯系形成的產業集聚。橫向經濟聯系是指那些圍繞著地區主導產業與部門形成的產業集群體之間的關系。
集聚效益
1、外部經濟
規模經濟有外部規模經濟和內部規模經濟之分,前者指產業集聚的外部經濟效益,后者是指隨企業自身的規模擴大而產品成本降低的經濟效益。產業集聚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發現,集中在一起的廠商比單個孤立的廠商更有效率(外部經濟)。相關產業的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促進行業在區域內的分工與合作。
這主要體現在:
(1)有助于上下游企業都減少搜索原料產品的成本和交易費用,使產品生產成本顯著降低。
(2)集群內企業為提高協作效率,對生產鏈分工細化,有助于推動企業群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3)集聚使得廠商能夠更穩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應商的服務,比較容易獲得配套的產品和服務,及時了解本行業競爭所需要的信息。
(4)集聚形成企業集群,有助于提高談判能力,能以較低的代價從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處獲得公共物品或服務。
(5)由于集聚體本身可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機會,會對外地相關人才產生磁場效應。集聚區內有大量擁有各種專門技能的人才,這種優勢可使企業在短時間內以較低的費用找到合適的崗位人才,降低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