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知諾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聯系人:敖老師
先生 (客服) |
電 話:0871-64660037 |
手 機:13330468530  |
 |
|
 |
|
2020國考行測常識判斷備考:地震知識考點 |
在國考行測常識判斷部分,經常會考一些地理類題目,地震相關考點頗受關注,云南易知諾教育專家將地震發生的原理和過程進行講解,希望助力考生備考。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內部傳播的地震波稱為體波,分為縱波和橫波。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總落后一步。這樣,發生較大的近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后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橫波是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
主流科學界認為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這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根據震源離我們的距離,我們把地震可以分成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因為淺源地震離我們距離較近,釋放的能量到達地表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故危害較大。深源地震因為離我們距離較遠,往往危害較小。
除此以外,我們衡量地震有兩把尺子,震級和烈度。震級是表征地震強弱的量度,是劃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級。單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有關。釋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級也越大。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也就是說,一個6級地震相當于32個5級地震,而1個7級地震則相當于1000個5級地震。目前世界上*大的地震的震級為9級。烈度是指地震在不同地點造成破壞的程度,分為12級,用羅馬數字表示(Ⅰ~Ⅻ)。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可有多個烈度,一般講,離震中越近的地方破壞就越大,烈度也越高。
世界有三大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海嶺地震帶。我國位于環太平洋和歐亞兩大地震帶中間,我國地震頻發的地震是四川的龍門山地震帶,它環繞著成都,但它并不是簡單的地形隆起,而是一條巨大的斷裂帶,主要由三條斷裂組成:由西到東分別是汶川-茂縣斷裂,北川-映秀斷裂和安縣-灌縣斷裂,近年來我國的汶川、雅安、蘆山、阿壩九寨溝、長寧地震都處在這一地震帶上。
【例題】
我國地震頻發,造成地震的根本原因是
A氣候變化 B人為因素
C板塊運動 D地球自轉
【答案】C。易知諾解析:地震是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所釋放的能量到達地表的一種地質災害。故本題答案選C。
更多考試資料詳情 關注公眾號【易知諾教育】
尋找更多小伙伴請搜索QQ群:云南公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