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信息系統分等級進行安全保護和監管;
對信息安全產品的使用實行分等級管理;
對信息安全事件實行分等級響應、處置。
就是將全國的信息系統(包括網絡)按照重要性和受破壞后的危害性分成五個安全保護等級(從*一級到第五級逐級增高),定級后第二級以上系統到公安機關備案,公安機關審核合格后頒發備案證明;各單位各部門根據系統等級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安全建設整改;聘請測評機構進行等級測評;公安機關定期開展監督、檢查、指導。
包含 “定級、備案、安全建設整改、等級測評、檢查”五個規定動作。
相關文件如下:
1、基礎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1994年 國務院147號令)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3]27號)
2、總體文件
《關于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公通字[2004]66號)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公通字[2007]43號)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
3、具體環節文件
《關于開展全國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定級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7]861號)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備案實施細則》(公信安[2007]1360號)
《關于開展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安全建設整改工作的指導意見》(公信安[2009]1429號)
《關于推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體系建設和開展等級測評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10]303號)
《公安機關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檢查工作規范(試行)》(公信安[2008]736號)
《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定級指南2.0(征求意見稿)》2018年1月19日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后,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
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著農民的話,對自己說: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