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構:
并通過開展現場試驗驗證了本文理論研究成果的正確性。研究表明:錨桿受力主要集中在錨固段端頭1/3范圍內,且沿長度方向桿體剪應力與軸力不斷遞減;在軟巖中更利于錨桿錨固作用的發揮;施加高預緊力,并留設一定的自由段長度,有利于錨桿預緊力在圍巖中擴散,可形成有效的錨固圍巖承載結構,充分發揮桿體支護潛力;當錨桿布設間距較大時,可通過提高預緊力、適當減少錨固長度來增加預緊力對圍巖的控制效果。
針對拉力型錨桿錨固段拉拔受力的非線性全歷程分析問題,從錨桿荷載位移關系的指數曲線模型出發,建立錨桿錨固段的雙指數曲線剪切滑移模型及其拉拔荷載傳遞解答,分析拉拔全歷程中錨桿錨固段的荷載傳遞與荷載位移曲線特征,并采用實測數據進行對比驗證。ZRFAB
二、特點:
結果表明:雙指數曲線剪切滑移模型反映了錨固界面的非線性和軟化特性,且軸力分布和荷載位移曲線的理論計算值均與實測結果吻合得很好,驗證了解析解的有效性。拉拔全歷程中,錨桿錨固段荷載傳遞依次經歷加載和滑移破壞2個階段。錨桿4.安裝方便,不需現場加工螺紋,就可方便地安設墊板、螺母。
錨桿5.結合配套的錨桿專用注漿泵和注漿工藝,是目國內更好的解決了傳統錨固支護諸多問題的錨固體系。
三、施工方法:
錨桿主要應用于地質條件中等良好的圍巖進行系統支護。
錨桿用鑿巖機鑿孔至設計錨桿深度后,將止退錨頭裝上錨桿體,置入孔內,再進行注漿。在需要錨固的巖層地段,采用普通中空注漿錨桿,可提高工程質量,方便施工,效果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