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在很早的時候就十分受人們喜愛,不論是信奉佛教的居士,還是日日誦讀經(jīng)書的佛教徒,沒有人會對慈悲為懷的觀世音菩薩感到陌生。因?yàn)閺姆鸾痰慕?jīng)書傳記中有著十分經(jīng)典的傳播,使得人們對觀世音菩薩的廣大行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救苦救難”、“有求必應(yīng)”的殊勝功德,也廣為大眾所傳頌。佛教中每位菩薩的形象和名號都是有著特殊的來歷的,也都象征著某種深刻的意義。因此,當(dāng)我們走進(jìn)寺廟,遁入佛國風(fēng)光的時候,總能在宗教廟宇中看到各式各樣的石雕觀音菩薩像,慈悲溫柔的石雕觀音俯身聆聽世間疾苦,普度眾生。
許多看到寺廟中供奉的石雕觀音菩薩后,也許會好奇,為什么石雕觀音菩薩有兩種不同的稱謂呢?民間有的叫“觀音菩薩”,也有的叫“觀世音菩薩”;這兩種不太相同的名字法號之間,有著哪些神奇的秘密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吧!石雕觀音菩薩的名號其實(shí)是叫觀世音菩薩,“觀”就是洞察的意思,我們普通人用肉眼觀看事物的時候,都是見前不見后;但是佛教中的神佛菩薩則擁有著超高法力,能“五眼六通”,也就是常說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即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等,不一定用眼睛。也可以用耳、鼻、舌、身或心靈來感知!笆馈钡囊馑季褪鞘篱g;“音”就是指聲音,也指心聲,一般指觀音菩薩所觀的聲音。“菩薩”則是覺而有情者,自覺覺他是菩薩本意,普度眾生的人就是發(fā)心菩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