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狀諾卡氏菌 百歐博偉生物 普通菌種
星狀諾卡氏菌,桿菌和球菌狀小體培養約10小時后伸長并形成芽管。生長慢,培養24小時后開始分枝,形成廣泛的菌絲體。培養4天從菌落中心開始斷裂,周緣菌絲繼續生長并分枝。老培養物內有桿菌、類球菌和菌絲。總有有分枝的長菌絲。形態Ⅲ群。抗酸。
基本信息
平臺編號:bio-03090
規格:0
拉丁屬名:Nocardia asteroides
中文學名: 星狀諾卡氏菌
界: 細菌界
特 性: 生長慢,培養24小時后開始分枝
性 質: 氣絲白色。基絲堆疊
拉丁學名:Nocardia asteroides
中文譯名:星狀諾卡氏菌
原始編號:IMRU 727
菌株來源:←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美國
保藏人:阮繼生
直接來源國家:美國
保藏時間:12/1/1983
其他保藏編號:=ATCC 19247 =BCRC 13380 =CCUG 10073 =CIP 104503 =DSM 43757 =JCM 3384 =KCTC 9956 =NBRC 15531 =NRRL B
生物危害:三類
模式菌株:模式菌株
菌株用途:模式菌株
培養溫度:28℃
培養基:0011
其他培養條件
價格:B類
提供形式:凍干物
星狀諾卡氏菌特征
桿菌和球菌狀小體培養約10小時后伸長并形成芽管。生長慢,培養24小時后開始分枝,形成廣泛的菌絲體。培養4天從菌落中心開始斷裂,周緣菌絲繼續生長并分枝。老培養物內有桿菌、類球菌和菌絲。總有有分枝的長菌絲。形態Ⅲ群。抗酸。葡萄糖無機鹽瓊脂:基絲薄、片狀、不規則,黃橙色。營養瓊脂:氣絲薄,在邊緣。基絲隆起、堆疊、褶皺、顆粒狀,邊緣不整齊,黃橙色。葡萄糖酵母精瓊脂:氣絲白色。基絲堆疊、褶皺、不規則,變為深橙紅色。從D—葡萄糖、D—果糖、甘露糖、糊精、側金盞醇產酸。利用D—葡萄糖、D—果糖、麥芽糖、甘露糖、甘油、甘露醇、醋酸鈉、丙酸鈉、丁酸鈉、琥珀酸鈉、蘋果酸氫鈉、石蠟做為*一碳源和能源。明膠不液化。牛奶變堿性,無變化。硝酸鹽還原。
星狀諾卡氏菌特性
水解尿素、七葉樹素。生長溫度10— 50℃;適溫28—30℃。生長pH 6—10,最適pH 7.5。不為7%NaCl所抑制。對青霉素(5國際單位圓片)和溶菌酶不敏感。不同菌株對小鼠致病性顯著不同。有的菌株1—2天使小鼠急性中毒致死。家兔和豚鼠更敏感。 DNA內G+C含量為67.0—69.4%。
北京百歐博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中國微生物菌種查詢網提供微生物菌種保藏、測序、購買等服務,是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的服務平臺,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種、菌種,ATCC菌種、細胞、培養基為一體的大型微生物查詢類網站,自設設備及技術的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歡迎廣大客戶來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