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月22日公布首批受理的9家企業名單后,上海證券交易所于3月27日公布了第二批8家科創板申請受理企業名單。此前公布的*一批受理名單,引起了市場熱議,也存在不少的質疑聲,質疑主要集中在有一些企業雖然身處高技術產業、戰略新興產業,但是本質上并不是科技企業,更談不上擁有什么核心技術能力了。而這樣的企業顯然不是科創板要扶持的目標。
這種質疑之所以會產生,主要是因為沒有搞清楚,首批被受理企業絕不等于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上交所受理與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中間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據相關制度規定,科創板股票上市流程主要包括申請、受理、審核、上市委員會會議審議、報送證監會、證監會注冊、發行上市等幾個環節。
正如上交所在3月27日發布的答記者問中明確表示的,上交所對科創板企業的發行上市審核包括受理和審核問詢兩個主要環節。而在受理環節,僅是對企業申請文件齊備性、中介機構資質等的核對,相當于申報企業獲得了“準考證”,可以進入考場考試,并不表示一定能夠考試通過或取得好成績。在受理階段,根本就還沒有觸及到對企業是否姓“科”的具體判斷。
與首批受理企業相比,第二批這8家企業的知名度、市場影響力和科技水平都比較高,而且所處行業也基本滿足了證監會提出的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
從上述數據來看,這8家公司的“科創屬性”還算比較強,至少從目前披露的消息來看,還沒有出現*一批中像某家公司那樣,披著科創的馬甲而實質上是銷售公司的“掛羊頭賣狗肉”現象。不過,要在科創板上市,企業還要針對市場廣泛關注的科創代表性、技術能力、企業質量等問題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而這將在上交所后續的多輪問詢中完成。
其實,科創板試行注冊制改革的“靈魂”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審核問詢,至于企業是否符合科創屬性,科技創新咨詢委員會會給出專業咨詢意見。但是更為關鍵的是,審核問詢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在這樣的交鋒中,有關企業的信息將會得到充分的披露,而整個問詢的關鍵環節也將對全市場公開,這就使得投資者能夠對申報企業的情況有更為全面透徹的了解,進而給企業定價。
上交所強調,在擬上市企業引導上,優先支持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具有穩定的商業模式,市場認可度高,社會形象良好,具有較強成長性的企業。
嚴格的審核問詢過程和充分的信息披露,將在*大限度上識別出急于套現的冒牌貨,保證科創板上市企業的“科創屬性”,讓科創板真正成為推動科創企業發展的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