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印染廢水是我國工業系統中重點污染源之一,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印染行業排放的印染廢水總量位于全國各工業部門排放總量的第五位。2004年全行業排水量13.6億立方米,而其污染物排放總量(以COD計)則位于各工業部門第六位。
      紡織工業按行業主要分為紡織業、印染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服裝業和紡織專用設備制造業。
按產品應用領域,又可分為衣著用、裝飾用和產業用紡織產品三大類。
根據產品使用的原料、產品的品種、產品的加工方式和產品的用途不同,可有不同的行業劃分方式。但從污染控制和治理方面考慮,由于使用原料不同,其產品加工方式和產生污染物性質和數量不同,其污染控制和治理方法也不同,因此按原料進行分類比較適宜。
紡織印染行業是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部門之一,主要以廢水污染為主,其次為廢氣、廢渣、噪聲污染,其中廢氣主要為鍋爐燃燒產生的廢氣及相應的廢渣。噪聲也是紡織工業一個相當嚴重的污染,主要為紡織機、織布機產生的高頻噪聲污染。解決的辦法是以無梭織機代替有梭織機。目前系統內大中型企業無梭織機約占織機總量的15%左右。  
印染廢水是含有一定量難生物降解物質的有機性廢水,其污染物濃度高(COD),色度深,是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纖維不同所用染料、助劑也不同,廢水性質差別很大,主要污染物包括可溶性有機物、有毒物、色度、酸、堿和油類,污染物多為難以生化降解的物質,廢水的可生化性差,因此,處理難度也大。
我國印染企業總體上與國外相比單位產品取水量是發達國家的2-3倍,能源消耗量則為3倍左右。通常,印染環節能耗占紡織產品鏈能耗的30%以上,而印染環節的能源利用效率卻很低,目前,只有少部分企業采用的余熱回收利用技術,而量大面廣的企業熱廢氣、熱廢水直接排放,設備控制沒有節能裝置。 
國有大中型紡織印染企業基本建有廢水處理裝置,并相當一部分正常運行,其處理成本為0.7-1.0元/噸左右。而多數鄉鎮企業則很少修建污染處理裝置,其污染不容忽視。
對于大型紡織廠而言,紡織工業廢水處理常用的流程為一級好氧處理工藝。近,一些大型紡織生產廠采用了二級厭氧-好氧技術。經厭氧-好氧處理后,廢水的COD和BOD去除率可分別達到70%和95%。
大多數中小型紡織廠沒有生物處理設施。只有在一些廠中采用了沉淀或一級處理以減少廢水中懸浮固體的濃度和一部分BOD。一些中小型紡織廠還采用了化學處理法(如絮凝)。必須強調的是,化學處理法由于要投加化學藥劑,其成本一般是較高的。工業生產實踐表明,單純用化學法處理紡織工業廢水很難達到排放標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