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歷史文獻記載,斗彩始于明宣德,興盛于明成化時期,延續至清朝。成化斗彩由于其彩繪精細,是陶瓷史上蕞為名貴的品種之一,備受推崇。傳世成化斗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除個別的大碗外,多數造型小巧別致,有盅式杯、雞缸杯、小把杯等。
創燒于明朝成化年間,是釉下彩(青花)與的一種裝飾品種。斗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后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我們可以為“斗彩”作出新的定義和解釋: 是一種釉下青花和 ,具有特殊藝術效果的彩瓷裝飾新工藝。它是先在成型好的坯體上以 鉤描圖案輪廓,或在此基礎上以 繪圖案局部,罩透明釉經高溫焙燒后,再在釉上以填涂、渲染、覆蓋、點綴等技法,按需要施以各色彩料,完成圖案全樣。復入彩爐經低溫烘烤而成,從而產生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競相斗妍的藝術效果。
在我國歷來就有琺瑯*一,斗彩第二的說法。客觀的來講,雖然斗彩在胎土方面優于琺瑯彩,但是經過了三百年的歷史演進,我國在制瓷工藝之上發生了極大的進步,無論是制作技藝,還是彩料豐富方面琺瑯彩均高于斗彩, 雄踞瓷器之首當之無愧。雖然如此,但是斗彩依然在我國瓷器中占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創造性的燒制方法為后世瓷器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這些年,藝術品市場在不斷發展,斗彩瓷器的價值也在逐步攀升,“身價”極高,引發了媒體的大力報導和群眾的熱議,使得斗彩瓷器成為業界聚光點,是很多藏家爭相收藏的鼎級珍品。
成化斗彩瓷成交記錄:
明成化 斗彩波濤天馬紋天 ---------5,750.00萬
明成化 斗彩葡萄紋高足杯----------5,680.00萬
明成化 斗彩人物故事玉壺春瓶----3,220.00萬
明成化 斗彩云龍紋玉壺春瓶-------1,725.00萬
明成化 斗彩花卉草蟲玉壺春瓶----1,380.00萬
明成化 斗彩葡萄紋杯-----------------1,380.00萬
明成化 斗彩雞缸杯--------------------1,150.00萬
明成化 斗彩葡萄紋杯-----------------968.0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