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亳州市譙城區紅晟專業中藥材種植合作社
聯系人:陳中紅
先生 (經理) |
電 話:0558-5328119 |
手 機:15256758822 |
 |
|
 |
|
五味子種子 |
五味子栽培技術
(一)概述
別名五味子、遼五味子。
為木蘭科北五味子屬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以果實入藥。有斂肺,滋腎、止汗,止瀉、瀉精功效,臨床常用主治咳喘、自汗、盜汗、遺精、久瀉、精神衰弱。主產于東北、河北、山西、陜西、寧夏、山東、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省。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長可達800厘米。莖皮灰褐色,皮孔明顯;小枝褐色,稍具棱角。單葉互生,葉柄細長;葉片薄,稍膜質,卵形、寬倒卵形以至寬橢圓形,長5-11厘米,寬3~7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疏生有腺體的細齒,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脈上嫩時有短柔毛。夏季開黃白而帶粉紅色花,芳香,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片6~9,外輪較小;雄花具5雄蕊,花絲合生成短柱,花藥具較寬藥隔,花粉囊兩側著生;雌花心皮多數,螺旋狀排列。花后花托逐漸伸長,至果成熟時呈長穗狀,其上疏生小球形不開裂的肉質果,熟時深紅色,干后表面褶皺狀。
(三)生長特性
喜蔭蔽和潮濕環境,腐殖質土或疏松肥沃的壤土均可栽培。耐嚴寒,忌低洼地,幼苗怕強光。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擇潮濕的環境、疏松肥沃的壤土或腐殖質土壤,有灌溉條件的林下、河谷、溪流兩岸、15度左右山坡,蔭蔽度50%~60%,透風透光的地方,地勢選好,整地、翻地、耕細作畦,低洼易澇雨水多的地塊可做成高畦,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較少的地方做成平畦,不管哪種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層,畦寬120-150厘米,長視種子和地勢而定。每平方米施腐熟廄肥5-10千克,和床土攪拌均勻,摟平畦面備播種。
2.繁殖方法
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大面積生產常采用種子繁殖。
(1)種子處理
五味子種子有胚后熟休眠,即屬深度休眠型,種子收獲時胚尚未生長發育好,胚生長發育要求低濕濕潤條件,在0~5℃低溫下濕沙埋藏3~4個月后胚發育成熟,種子才能萌發。生產上需秋播或低溫沙藏至翌春播種,種子收獲時進行穗選,選果粒大,均勻一致的作種,曬干或陰干,結凍前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漲起時控去果肉,去掉浮在水面的秕粒,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充分吸水,每隔一天換水一次,換水時還可清除一部分批粒。浸泡后撈出控于與2~3倍的濕砂和種子混勻,放入室外準備好的深50厘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蓋10~15厘米的細土,再蓋上柴草或草簾子,進行低溫處理,2月下旬將種子移入室內,拌上濕砂裝入木箱進入砂藏處理,其溫度保持在5~15℃之間,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種。發芽率達60%。
把種子用冷水浸泡3天,再用赤霉素2.5*10的-4次方或硫酸銅溶液浸種24小時,種后40天才出苗,生長的慢,發芽率分別為68%、56%。用硫酸銅浸種7分鐘(操作要小心),取出用水洗,放赤霉素5*10的-4次方的溶液浸種12小時,播后15天至一個月出苗,成苗率可達70%。
五味子播種分春播和秋播。春播5月撒播或條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種量0.03千克左右。澆透水,蓋草保墑。出苗后撤去蓋草,搭架遮蔭,透風和少量陽光。苗高5~6厘米時拆除架棚,按株距5厘米定苗,追肥尿素每公頃5千克,第二年或第三年春定植到大田,按行株距100厘米*50厘米定植。每年追一次肥,根莖處生出的新枝及時剪掉。在實際生產中采用秋播為好。也有的用當年新種子。清水漂洗去果肉,控干于8月份播種,以后搭100~150厘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葦簾或簾遮蔭,土壤干旱地澆水,小苗長出2~3片真葉時可撤掉遮蔭物,經常除草。冬季小苗要覆蓋草,翌春即可定植。南北行間或等高栽植,株行距50~100厘米*150~200厘米。
(2)壓條繁殖
在春季萌發前進行,選健壯莖蔓,清除附近的枯枝落葉和雜草,在地面每隔一段距離挖一個10~15厘米深的坑,小心將五味子莖蔓從攀援植物上取下來,放在坑內覆土踏實,待扎根抽蔓后即成新植株,第二年移栽。
(3)扦插繁殖
春天植株未萌動前選一年生枝條或秋天花后期,雨季剪取堅實健壯枝條,剪成12~15厘米長一段有2-3個芽,上切口平下切口剪成45度斜面,插條基部用ABT1號生根粉150*10的-66次方浸6小時或萘乙酸(NAA)500*10的-6次方浸12小時,混拌好的壤土3份沙1份的苗床上,行距12厘米,株距6~9厘米,斜插入的深長為插條的2/3,床面蓋藍色塑料薄膜,經常澆水,也可在溫室用電熱控溫苗床扦插,床面蓋藍色塑料薄膜和花簾,調溫。遮光,溫度控制在20~25℃,相對濕度90%,蔭蔽度60%~70%,生根率在38%~87%,第二年春定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