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亳州市譙城區紅晟專業中藥材種植合作社
聯系人:陳中紅
先生 (經理) |
電 話:0558-5328119 |
手 機:15256758822 |
 |
|
 |
|
牛膝種子 |
中藥材牛膝為莧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別名對節草、山莧菜等,因產地不同又分為懷牛膝(河南)、川牛膝(四川)。在種源上兩者是有差別的:懷牛膝(河南)是莧科(Amaranthaceae)植物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的干燥根,川牛膝(四川)是莧科(Amaranthaceae)植物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a Kuan 的干燥根,但在中醫上都作牛膝用。牛膝味苦、酸、平,歸肝、腎經;主治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閉癥瘕,肝陽眩暈等。
牛膝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江蘇、四川、遼寧、吉林和內蒙等省區,現全國南北的部分省區均有栽培。
1、形態
牛膝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110厘米不等;根為圓柱形,細長,長度30~80厘米,外皮土黃色,有細微皺紋,質堅略有韌性,易折斷。莖四棱形,節部膝狀、膨大,對生分枝;單葉對生,葉片披針或長橢圓形;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后總梗延長,花序軸密被長柔毛,花開放后平展或下頃;小苞片針刺狀,花被5片,雄蕊5個、雌蕊1個;胞果矩圓形,內含種子1粒,種子長圓形,黃褐色。種子千粒重1.086克,帶苞片2.31~1.49克;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生長條件
(1)牛膝為深根性植物,喜溫暖氣候條件,適宜生長于干燥、向陽、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要求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利于根生長;不耐嚴寒,氣溫降至-16℃,絕大部分植株會受凍而死亡。
(2)牛膝一般采用種子栽培。1年生種子稱“蔓芥子”,發芽率僅10%~20%,而且會導致根的產量低,品質差,故一般不用作栽培種子。2年生種子稱“打子”,發芽率和長勢較好,生產中多采用2年生“打子”進行播種。一般牛膝種子在21~25℃,濕度適宜條件下,7~10天便可萌發出苗。
3、種植栽培
(1)選地整地。牛膝適應性較強,以土層深厚,向陽干燥,土壤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種植*適,但不能選擇鹽堿地、重粘土地、澇洼地和土層簿的地塊種植。有條件的地方*好在前茬作物收獲后,每畝用腐熟農家肥4噸、磷酸一銨8~10千克、長效碳銨50~60千克、硫酸鉀5~7千克,于深翻前均勻鋪施田面,然后深翻40~60厘米,整平耙細后待來年春季播種。
(2)種子處理。播種前先將種子進行風選,日曬2天左右,一定要進行發芽實驗,出芽率達80%以上為宜,此步驟主要是剔除1年生的“蔓芥子”,否則會嚴重影響收成。播前一天,將種子放入20℃溫水中浸泡12小時,撈出晾干后,按1∶30倍比例拌細沙土或草木灰然后播種。直播種子用量每畝2~2.5千克。
(3)苗期管理。牛膝在苗期和生長期間以及秋季喜充足水分,中期不宜水分過多,花期與花后均為根生長旺成盛時期,應加強管理,促根生長。
(4)播種期。牛膝的播種時間一般在4~6月份,適宜的播種期是牛膝種植生產的關鍵。過早,地上不生長,根部易分叉并出現木質化,而且會提早開花消耗養分,影響產量和質量;過晚,生育期縮短,發育不良,產量降低。各地的農戶在種植時一定要先進行試種,千萬不可沒有經過試驗就大規模種植,否則會影響牛膝的產量和品質。
(5)田間管理
①中耕松土。牛膝一般在播種后7~10天可出苗,苗高2~3厘米時,進行中耕松土,同時進行蔬苗除草。
②間苗定苗。苗高5厘米進行間定苗,拔除田間雜草。
③適量澆水。出苗前及苗期應保持畦面濕潤,如遇干旱要及時澆水,以保持表土干松,下層土壤濕潤為度,以利根向下生長。到8月中旬以后,主根基本不在向地下生長,應適量加大灌水量,以利主根加粗。
④及時追肥。牛膝生長期間追肥1~2次,以磷鉀肥為主,一般前期不追肥,當植株生長25厘米高時,畝追肥磷酸一銨4~5千克,尿素10千克,磷肥二氫2~3千克。
⑤打頂促根。進入8月份,對生長過旺的植株要及時打頂。留30~40厘米高植株,上部用鐮刀割頂,促進主根加粗。
4、防治病蟲害
牛膝的常見病害是白銹病,病因是植株感染真菌所致,癥狀為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受害葉片被害,葉面出現淡黃綠色斑塊,相應背面長出色皰狀突起,直徑1~2毫米,表皮破裂后散出白色有光澤粘滑性粉狀物,故稱白銹病。皰斑發生多時病葉枯黃變褐;發生在葉柄幼芽等部位上,產生淡黃色斑點,后成白色皰斑,患病的植物莖桿往往腫大扭曲。白銹病通常在低溫高濕條件下病害加重。
防治措施主要從改進栽培技術著手進行預防。注意輪作,深耕和清除病殘組織。早春氣溫低,降雨多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從3月上旬開始噴灑40%乙磷鋁200~300倍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用甲霜靈、波爾多液等藥劑防治。
5、收獲加工
夏季栽種的牛膝,在當年冬季到第2年植株重新萌發前均可采收,過早或過遲均會造成品質變劣。采挖時,先從畦的一端開始,挖溝寬60厘米、深60~80厘米,然后將牛膝整株連根全部挖出,應注意不要挖斷根條。
除去地上莖(俗稱蘆頭)、須根及泥沙,炕或曬至半干,堆放回潤,捆成小把,將頂端切齊,再炕或曬至全干。
6、商品形狀
(1)懷牛膝。呈細長圓柱形,有的稍彎曲,上端稍粗,下端較細,長15~50厘米,直徑0.4~1厘米。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有略扭曲而細微的縱皺紋、橫長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受潮則變柔軟,斷面平坦,黃棕色,微呈角質樣而油潤,中心維管束木部較大,黃白色,其外圍散有多數點狀的維管束,排列成2~4輪。氣微,味微甜而稍苦澀。以根長、肉肥、皮細、黃白色者為佳。
(2)川牛膝。呈近圓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細或有少數分枝,長30~60厘米,直徑0.5~3厘米。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和多數橫向突起的皮孔。質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或棕黃色,維管束點狀,排列成數輪同心環。氣微,味甜。以根粗壯、分枝少、無蘆頭、質柔韌、斷面黃色、纖維少者為佳。
1、選地、整地:
宜選向陽溫暖、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種植。每畝施農家肥4000千克,配施40千克過磷酸鈣,深翻50厘米,耙細整平,作成1.3米寬的畦。
2、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
播種期應按當地氣候而定,一般南方適宜播種期為7月上、中旬,北方在5月下旬~6月下旬。播前將種子用20℃溫水浸種24小時,撈出瀝干,拌少量細砂土,按行距20厘米左右,開1-2厘米深的淺溝進行條播,播后覆土以蓋沒種子為度,稍加鎮壓,澆水。也可撒播,每畝用種量為1千克左右。一般播后5~7天即可出苗。
3、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苗高7厘米時間苗,苗高17-20厘米時按株距15厘米定苗。
(2)中耕除草:定苗前后進行2-3次,并結臺淺鋤松土,將表土內的細根鋤斷,利于主根生長。
(3)追肥:一般在定苗后,7月下旬~8月視苗情,追施稀薄人糞尿1次,如果基肥足,可以不施。
(4)排溉:除幼苗期需常保持土壤濕潤外,以后一般不宜多澆水,以防地上部徒長。雨季應及時排除積水。
(5)打頂:現蕾時及時割去頂部枝蕾,一般進行2-3次,控制株高在45厘米左右。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