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育雛前的準備
育雛前育雛室應徹底清掃、洗刷、消毒,育雛用具及設備用百毒殺和華威等消毒劑消毒后入舍,*后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48ml和高錳酸鉀24g密閉熏蒸消毒24小時,之后通風換氣。雛鵝進舍前舍內不應有福爾馬林氣味,同時準備好一些防病的治療藥物和飼料。
2.2 提供適宜的環境溫度
育雛溫度掌握的好壞是雛鵝培育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應根據雛鵝的動態、叫聲、飲食情況掌握適宜的溫度。如果環境溫度過低,雛鵝聚集扎堆,不吃食,容易導致消化不良或互相擠壓甚至死亡;如果環境溫度過高,雛鵝張口呼吸,飲水增加,遠離熱源;如果環境溫度適宜,雛鵝分布均勻,活潑好動,食欲好,飲水適度,絨毛光亮而整齊,休息時呼吸平和,均勻分散而安穩。當觀察到雛鵝表現出溫度過高或過低的行為時,應立即調整溫度。一般情況下,1~5日齡育雛溫度為28℃~27℃,室溫15℃~18℃;6~10日齡育雛溫度為26℃~25℃,室溫15℃~18℃;11~15日齡育雛溫度為24℃~22℃,室溫15℃;16~20日齡育雛溫度為 22℃~18℃,20日齡以后可以降到常溫。這里所說的育雛溫度是指育雛箱內相當于雛鵝背部高度的溫度,而室溫是指育雛室墻壁上距地面高1.5m處的溫度。
注意適時脫溫。一般雛鵝的保溫期為20~30日齡,適時脫溫可以增強鵝的體質。過早脫溫,雛鵝容易受涼而影響發育;保溫太長,則雛鵝體質弱,抗病力差。
2.3 保持合適濕度
鵝雖是水禽,但喜歡干燥的環境條件,實踐證明,潮濕對雛鵝健康和生長發育影響很大。高濕低溫,易引起食欲下降、絨毛潮濕零亂、抗病力減弱而發病增加。因此,舍內要保持干燥,適宜的相對濕度應保持在60%~65%。隨雛齡增長,體重增加,呼吸量和排糞量也增加,室內易潮濕,相對濕度宜保持在50%~55%,同時,注意通風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