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鵝越來越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養鵝戶逐漸增多。在養鵝過程中,雛鵝(指28日齡以內鵝的統稱)培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鵝的生長發育和養鵝的經濟效益。
一、育雛前的準備,為雛鵝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1、房舍和場地用具的準備消毒:鵝一般以平養為主,進雛鵝前要對房舍和飼養場地進行徹底消毒,雛鵝進棚前半個月,用福爾馬林密封薰蒸房舍,雛鵝進棚前2-3天再對房舍場地用消毒威噴灑徹底消毒一次,棚舍門口處應設消毒池。
2、溫度、濕度:出殼后的雛鵝因絨毛短,調節體溫能力差,一旦外界溫度不適,會影響成活率,棚舍內的濕度要與溫度相對均衡。育雛的適宜溫度和濕度為:1-2日齡28-29℃相對濕度60-65%;3-6日齡26-28℃;相對濕度60-65%;7-14日齡23-25℃,相對濕度65%左右;15-20日齡19-22℃;相對濕度65-70%;21日齡后適應15℃的常溫,在恢復常溫時隨著日齡的增加逐漸降溫。
3、飼養密度:每群雛鵝以500羽為宜,應根據雛鵝的體形大小和生長情況,不斷高速飼養密度。一般中、小型鵝7日齡以內每平方米飼養18--25羽,7-15日齡每平方米12-15羽,15-21日齡7-10羽,以后隨著鵝的不斷生長,降低每平方米的飼養羽數。
二、科學的飼養管理
1、開食:當雛鵝聽到響聲即站起來,頭頸伸長、開始啄食,即可開食(一般在雛鵝出殼后20-25小時內)。開食時先給飲水,首次飲水用0.1%高錳酸鉀溶液以促排胎糞,飲水后及時用新鮮米飯經清水浸泡后除去粘性,撒到干凈草席或塑料布上讓鵝自食,用切細的鮮嫩菜葉放在手中誘食,開食當天每隔2小時左右喂一次,每次只喂八九成飽。
2、飼喂:自開食第2天起至10日齡可用新鮮米飯和切碎黑麥草,菜葉拌和飼喂,每日6-9次(其中夜間2次);11-20日齡,以補料為主,放牧采食為輔,精青比例1:4-8,日喂5-6次(其中夜間2次),21日齡以后以放牧為主,補實為輔,日喂4次,夜間2次。
三、做好一些常見疫病的防治工作
1、小鵝瘟:(1)最有效的方法是小鵝出殼后20小時之內,雛鵝尚未開口,就采用小鵝瘟血清預防注射,每羽0.5ml。
(2)種鵝產蛋前15-20天,用小鵝瘟疫苗4倍劑量,每羽種鵝注射1ml。
2、禽出敗:25-30日齡每羽肌注禽出敗菌苗1.5ml。
3、大腸桿菌:病鵝肌注硫酸慶大霉素2肆IU/羽,每日2次,連用2天,飼料中拌入氯霉素原粉配合治療連用4天。
4、雛鵝新型病毒性腸炎:利用分離毒制備的高免血清對雛鵝預防注射,能起到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5、絳蟲病:用丙硫咪10-20mg/kg體重一次口服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