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俗稱蟑螂,主要棲息陰暗潮濕的場所。由于美洲大蠊的繁殖力很強,每只雌蟲一年可產卵200-300粒,因此它又是一種很好的飼料。據資料介紹,美洲大蠊是一種對人無害、食藥兩用的動物,而且其性味甘、寒,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目前市面上可以食用以及藥用的美洲大蠊都是人工養殖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美洲大蠊是如何進行人工養殖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美洲大蠊一般在室內進行飼養,所用的木材需干燥、無蟲蛀,養蟑螂*好是在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棚架高2米左右,寬5-10米。養殖棚里面應準備好飼料盆、食盆、食槽等。飼養棚里面的溫度要保持在22-26℃之間,濕度則要保持在70%-80%左右。
美洲大蠊是卵胎生動物,其繁殖力極強,一生可產仔200~300只,每年可繁殖5代。美洲大蠊在4-5℃的溫度下可存活2-3周,當溫度低于5℃時,卵即死亡。美洲大蠊在15-18℃的溫度下孵化率為80%,在20-25℃的溫度下孵化率為60%。美洲大蠊孵化后從卵黃中取食營養物質并形成幼體,孵化后即鉆入土中開始生活。
養殖美洲大蠊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養殖場的建設要符合相關標準,并符合環保要求。另外,要做好美洲大蠊的日常管理工作,避免發生各種疾病和意外。養殖場地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另外,要定期觀察美洲大蠊的生長情況,及時補充飼料。此外,養殖人員也要注意衛生工作,定期清掃養殖場。
*后要做好養殖記錄,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以上是我個人做為一個資深養殖從業者對美洲大蠊養殖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