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是我國的珍寶,近幾年隨著人們關于安康的關注度增高,中醫藥八大劑型之一的膏劑,以其服用便當,效果顯著耐久深受大家的喜歡。膏方的熬制十分繁瑣復雜,一劑好的膏方離不開真材實料和好的熬膏師。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看看林諾藥業熬膏師是怎樣制膏的吧。
膏方處方準繩
君劑:膏方中君劑與普通中藥方中君藥不同,并非單藥或兩藥,而是針對主病或主證,選取一方或兩方相合。
臣劑:佐君者謂之臣,在開具君劑之后,則進一步擬定臣劑。臣劑之意圖在糾偏,調和氣血陰陽。
佐劑:起輔助作用的藥物。在膏方中,佐劑常起到維護胃氣作用,因補藥較多,不易消化,時而影響食欲,故方中參加調理脾胃和理氣消導的藥物,如木香、神曲、雞內金、谷麥芽等。
使劑:引經藥和調和藥,引導諸藥直達病變部位,或調和諸藥的藥物。膏方中引經藥、蜂蜜、黃酒者歸為此類。
選材——好像鑒寶
一看、二嗅、三摸、四嘗、五泡、六火燒,方能選出真正適合的好藥材。
清洗——限度的釋放
將資料用水洗、浸泡等辦法加以處置,稱水制法,其目的是使其到達干凈(除去雜質、異物、非藥用的鹽分、泥沙、穢惡氣息等),使植物類藥物變軟,便于切片;使礦物類藥物質地純潔,細膩。
浸泡——純化水,砂鍋
除去膠類藥物外,將飲片放入干凈的砂鍋或不銹鋼鍋中,用清水浸沒,普通要泡6小時以上或一夜。
煎煮——“文武并用”
將浸過的中藥飲片加水,高出藥面1/3,常規煎藥法煎藥,頭煎約3小時,二、三煎約2小時。將三次的煎液混合、靜置、過濾,取上清液。
濃縮——考驗經歷
將上清液煎煮濃縮,先大火后小火,不時攪拌并撇去浮沫,避免變焦。隨藥汁變厚,要留意調整火候,不能太猛。人參等細料此時可參加,以濃縮至藥汁滴在紙上不散開為度,此為清膏。
收膏——盡顯匠心
在濃縮汁中參加糖和膠類(事前煉制或烊化),調理火候,充沛攪拌。在行將成膏時,兌入黑芝麻、核桃仁等細料藥,邊加邊攪拌,混合平均。以筷子蘸膏不易滴下,或滴水成珠為度。
盛裝——消毒自然涼透
將成膏趁熱移入容器(經過洗凈消毒枯燥),貼上標簽,移入涼膏間,自然放涼,涼透后加蓋,如若未涼透加蓋,極易霉變。
好的膏方來之不易,只要對熬制上的近乎苛刻工藝,才干熬出晶瑩透亮,一拉成絲的好膏。這是林諾藥業人用行動傳承手藝,用汗水為時間加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