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認證十大誤區
聯系人:15807572139 黃小姐 微信同號
本文摘自《汽車制造企業快速導入IATF16949: 2016》 一書
作者在長期的培訓和審核實踐過程中,關注到中國的汽車制造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在實施IATF16949: 2016標準時走了很多彎路,進入了很多誤區,總結為以下10方面:
01、策劃保持的記錄誤區:有些企業誤認為記錄越多越好,這樣就越能體現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但卻不知做記錄本身是不增值的勞動,從精益生產的角度講,記錄越少越好。企業在策劃記錄時,應是在確程運行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盡量簡單且越少越好。那么企業策劃記錄應考慮哪些方面呢?
(1)標準要求,共29處,IATF16949: 2016 標準形成文件的過程。注意,并非所有的過程運行都應有記錄,
(2)追溯要求,如為應對產品質量風險而建立的追溯性要求。
02、 審核帶來的誤區:審核員到企業進行審核,要抽取相關過程運行的樣本,但企業的大部分證據是一些運行過程的記錄。 這些在A4紙上的記錄,成了質量管理運行好壞的客觀證據,這使很多企業認為,只要記錄做好了,質量管理過程就受控制了?這是很大誤區,假設一個成品檢驗過程的兩情況, 一是按要求100%按要求檢驗,但沒有做記錄;二是沒有檢驗,但把記錄做好了。其實,這兩情況中真正受控的是種,但由于審核員審核時未見到檢驗記錄,所以被認為是沒有檢驗,而第二種情況由于有記錄,所以被認為是過程受控了。因此,這種誤導使企業寧可不檢驗,也要把記錄做好,才能達到IATF16949的要求的管理水平。
03、有效性和效率的誤區:一些多年實施IATF16949的企業,管理者對其并不重視,原因是標準的實施并沒有給企業帶來好處,反而給企業增加了負擔。其根本原因就是只注重有效性,沒有關注效率。其實,過程有效性和效率都是同等的重要,如果一個企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換回來的只是-點點有效性,那終的結果是得不嘗.失,反而整體績效下降。好的質量管理體系過程,- 定是找到有效性和效率的的結合點,終提高企業的整體績效。
04、經營計劃誤區:經營計劃(又稱業務計劃,盡管新標準沒有提及)是標準用語,在企業實際工作中可以使用相關名詞,如:XX年工作計劃、XX年生產大綱,XX年上半年工作綱領或XXXX戰略規劃等。經營計劃是一個企業按規定的時間間隔定期發布的工作計劃,其內容包括經營目標和質量目標兩個方面。經營目標可能包括企業的發展前景、產值、利潤、利稅、節能降耗等。質量目標可能包括過程指標等,如:交付產品的PPM值、產品一次檢驗合格率、顧客滿意度、不合格品率、損失成本等。很多企業并不領會經營計劃的內涵,因此為獲取IATF 16949證書只能不懂裝懂,只是每年將上年的經營計劃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