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驊市亞新電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強
先生 (經理) |
電 話:0317-5641564 |
手 機:13333171551  |
 |
|
 |
|
電價到底能不能降?不可否認,電價是影響電采暖的重要因素 |
正如《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明確鼓勵的,社會資本正在成為清潔取暖改造的主力之一。其中不少企業瞄準時機,紛紛希望通過電采暖工程分一杯羹。由于當時尚處起步,社會資本參與電采暖的成本不低。劉國斌介紹,僅房山區一個3.6萬平米項目,初投資就達1000多萬元。“作為回報,相關部門與我們簽下20年長協,算起來最多7-8年即可回本,預期效益理應可觀!
但情況卻有些事與愿違!*一年打基礎,收益不佳可以理解。但2017-2018年采暖季過完,經營非但仍無明顯改觀,甚至遠低于預期。有的項目采暖費收上來剛剛夠繳電費,一項成本就占到運行總數近90%”。
現行電價政策中,暫未對企業參與“煤改電”進行單獨說明,現階段多按一般工商業電價收取。問題正出在了這里。“北京大工業谷電價格現為0.3669元/千瓦時,相比居民谷電0.3元/千瓦時的標準,高出近7分錢。再加上企業需繳的基礎容量費等,相當于每度電成本0.55元左右。”
從北方多地獲悉,在部分城鎮、棚戶區等集中供暖無覆蓋的地區,通過企業運作實現電采暖。居民仍按集中供暖價格繳費,參與企業卻執行一般工商業電價。像在山西,不滿1千伏谷電為0.4068元/千瓦時、平電0.6962元/千瓦時,不少企業稱很難承受。”日前在第二屆電能供暖產業發展論壇上,山西省經信委能源處處長高道平無奈坦言,“雖然大家都想盡快解決這一問題,但針對社會投資運營的居民采暖項目到底執行何種電價,我國目前仍未出臺明確政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