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鑒定方法:
一、青花瓷器型:
青花瓷的器型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需求而變化的,是斷代的重要依據。
贗品青花瓷器型表現:整體感覺不諧調、不規矩、僵硬、缺少匠氣、甚至有些不倫不類。溜肩不圓潤、鼓腹不流線,帶蓋的器物吻合不好,間隙過大。罐上裝飾的獸頭死氣不兇猛,瓶的象耳、壺上的鳳首流都做的沒有活氣。
二、青花瓷器紋飾:
元代青花瓷的紋飾較為繁密,最多可達十層左右,龍紋的特點與歷代有明顯區別,表現霸氣、張揚、瞪眼張嘴、肌腱發達、龍爪似刀、蔑視一切。
贗品青花瓷器的紋飾表現:大多數都可以按照真品原作去摹繪,但由于是仿畫,必然拘謹,顯得生硬、呆板。動物不生動,人物不傳神,有些留白過大,花葉松散不緊湊,葉也不是自然的葫蘆狀,海濤紋也多數走形。
三、青花瓷器釉面:
贗品青花瓷器的釉面表現:元代青花瓷器的仿品由于是新作,釉面火光還沒散去,觀感浮躁、上手不柔,更沒有真品那種穩重、老舊感。釉色有的偏白,積釉處太綠,整體釉面沒有自然使用痕跡。現代窯爐條件好,沒有過去因窯漏風,導致釉面出現縮釉的暇疵。而仿品器表所看到的縮釉 (也稱鬃眼)是人為扎的眼,很不自然。有些贗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塊偽浸,有的釉面粘上很多類似出海的浮物仿海撈瓷。現在仿品多用電、氣燒窯,氣泡相對均勻,沒有層次感。有些仿品在口沿上人為制造老舊暴釉現象,但漏釉處,可見釉層稀薄的現代工藝。
四、青花瓷器胎質:
贗品青花瓷器胎質的表現:有些贗品的胎泥是用機械攪拌,密度要高于真器,胎骨顯得硬。真、偽相比同樣規格尺寸的器型,贗品多數要比真品重。器底沒有老胎風干滑潤的感覺,偽造的火石紅較為死板,多為人工噴、刷氧化鐵,沒有過渡。由于是新作,器物底部沒有老舊變化的層次感,更沒有真品的油潤感。有些贗品圈足沒有刀削痕,有的雖可見到,但能看出很笨拙,找不到古人那種熟練老道的匠氣。
五、青花瓷器彩料:
元代青花瓷器繪畫使用的氧化鈷多數是進口料,是與古波斯貿易用瓷器、絲綢、茶葉、交換或購買的。目前有三種譯法:蘇勃泥青、蘇尼勃青、蘇麻離青。進口料有高鐵低錳的特點,有不規則黑褐色的斑塊或錫光點片,并有凹凸感,有暈散、下沉、聚集絲、網、珠點的現象。有的流淌,還有的泛紫色。青花發色具有青翠濃艷、深淺不一的效果,有的能產生水墨畫的藝術。
江蘇墨選文化近年來成功舉辦了多場春、秋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一場慈善拍賣會,一場字畫專場拍賣會,各類拍賣會成交額屢創新高,獲得了業內外高度認可和好評。 江蘇墨選文化認真從實際的角度為玩家考慮,爭做拍賣屆的一股新流,保證玩家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墨贊文化國際拍賣網是*威的拍賣門戶網站,提供藝術品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