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能國拍(北京)拍賣有限公司
聯系人:陳生
先生 (總監) |
電 話:18018712922 |
手 機:17053002595 |
 |
|
 |
|
景泰藍之收藏地位 |
景泰藍,歷史上稱為“琺瑯器”,俗稱“銅胎掐絲琺瑯器”,是一種在銅質胎型上用細扁銅絲掐掛各種花紋,再把琺瑯質料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因皇室燒造金屬琺瑯器在明景泰時走向成熟,且以藍色為基調,所以世稱景泰藍。
掐絲琺瑯成熟于5至6世紀,從波斯傳到阿拉伯、東羅馬帝國,元代從阿拉伯傳入我國,基本依據就是“大食窯”(宋元時期中國對西亞阿拉伯地區的稱謂)。據明洪武二十一年曹昭《格古要論》記載“以銅作身,用藥燒成五色花者,與佛郎嵌相似,常見香爐、花瓶、盒兒、盞子之類,但可婦人閨閣之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又謂之鬼國窯。”
景泰皇帝為宣德之子,據說,他酷愛銅胎掐絲琺瑯的工藝品,不但參與器型圖案設計、選擇顏色,甚至把生產作坊建在了紫禁城里。這種銅胎掐絲琺瑯器的制作在景泰年間得到了巨大發展,尤其是藍色釉料有了新的突破,有淡白微綠的天藍、有琉璃般凝重的鈷藍、有藍寶石般濃郁的寶藍,多層次的藍色都被用來做底色,燒成后清新雅麗、高貴華美,形成了特有的藝術風格。景泰藍也由此變成了這種工藝的標志。
乾隆時期的景泰藍嚴格規定只有皇家可以使用,只有少量用于封賞二品以上大員及頒賜給大德高僧、寺廟作供奉之用。這時期的景泰藍色澤與明代相比,追求艷麗,紋飾復雜,圖案喜慶吉祥、題材豐富,廣泛用于宮殿的擺設與實用器皿的制作。要特別指出的是偶有一些署有康熙、雍正年款的銅胎掐絲琺瑯器物,通過仔細考究我們會發現與乾隆時所燒制器物沒什么不同,實際上應該是乾隆制造的掐絲琺瑯器上署了康熙、雍正的年款,并不真是康雍朝燒制的。
景泰藍(琺瑯)的收藏一直在收藏家的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之說,由此可見一斑。明清兩朝的景泰藍、琺瑯彩等尤為受追捧,在各大拍賣會上頻頻出現千萬天價,近幾年現代工藝美術大師的景泰藍的收藏仍處于洼點,因此有著巨大的升值空間。
景泰藍主要制作工藝:
*一步:設計.第二步:制胎制胎是使用延展性好的紫銅片按預先設計好的圖紙下料,經裁剪后捶打出不同樣式的銅胎,制作過程從頭到尾全要用手工完成。第三步:掐絲
景泰藍制作好銅胎后,掐絲是主要制作的工序。掐絲工藝,技藝巧妙,全憑操作者的一雙巧手和純熟的技藝,掐飾出妙趣橫生、神韻生動的畫面,但這絕非易事。
第四步:點藍點藍是依照圖案所標示的顏色,用由銅絲錘制成的小鏟形工具,一鏟鏟地填充入焊好的銅絲紋飾空隙中。
第五步:燒藍是將整個胎體填滿色釉后,再拿到爐溫大約800攝氏度的高爐中烘燒,色釉由砂粒狀固體熔化為液體,待冷卻后成為固著在胎體上的絢麗的色釉,一般要連續四五次,直至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