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利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聯系人:姚瑞
女士 (業務經理) |
電 話:0371-53690710 |
手 機:13523068962  |
 |
|
 |
|
河南鑒定古董古玩的*威機構 |
兩宋時期,中國各地燒制陶瓷的區域不斷增多,地域上廣了,工藝上卻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釉上紅綠彩的出現打破了單色釉的局面。
文人的審美與民間的趣味表現在陶瓷上,為什么呢?
在宋代的這種文化的背景下,瓷器作為一種載體,進入了文人的世界,他們借此描繪內心所思與人生情懷。文人參與瓷器的樣式設計制作,不僅有其審美方面的獨特理念,而且就用尺寸、形制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少獨到的見解,以滿足其茶余飯后的消遣及詩、書、琴、畫等雅事的實際需要。
同時,在設計制作中,文人又將自己詩、書、畫的特長,與瓷器相結合,在瓷器上題詩、作畫、鈐印,使之更具藝術氣息與文化內涵。
既然宋瓷難求,為何在今天的拍賣會上,頻頻刷新紀錄的偏偏是那路花里胡哨的粉彩或琺瑯彩?
首先,這是時代風氣的折射,或者說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出了問題。不少人受到清宮劇或電視里鑒寶類節目的誤導,以為唯有清代官窯才代表了中國燒瓷業的高水平。
其實在舊時,收藏家們高度一致地認為,玩宋瓷才是高境界,一件宋汝窯或哥窯的東西直抵十件清代官窯。清代的那種艷俗的瓶子罐子,只能在暴發戶家里顯擺顯擺。
其次,稀有性也是決定文物價值的一個因素。現在拍賣會上元青花拍得很高,那是因為存世量極少,只有一百多件,而且多半在國外。而明代永樂、宣德兩朝的青花瓷成交價格高,除了存世量較少之外,還因為當時用波斯、印尼等地進口的蘇麻里青為呈色劑,后來這種原料沒有了,改為國產的珠明料和浙料,永宣兩朝青花那種恰如水墨畫的暈散效果就差多了。物以稀為貴,永宣青花賣得貴是有道理的。
二十多年前,當民間收藏熱剛剛升溫時,在古玩市場甚至地攤上經常看到宋瓷一閃而過的身影,價格也不貴。一件景德鎮窯的影青斗笠碗(俗稱娃娃碗),品相完整的,也不過3000元至6000元。
建窯茶盞更便宜,1000元以內完全可以拿到手。上品一點的,比如磁州窯白底劃花梅瓶或耀州窯刻劃斗笠碗,三五萬元也可以買下來。但當時人們并不當它一回事,現在它越來越少了,價格也一路攀升。
灰色地帶的現實催生新的法規
按照現行的文物法規,凡出土文物是不能交易的。事實上,在市場上現身的宋瓷以及更早的漢唐時期的陶瓷,都以出土為主,代有傳承的極少。但為何還是堂而皇之地在流通呢?這就說明現行法規在現實面前的軟弱及嚴重滯后。
前些年,市場管理方面要活躍市場,默許古陶瓷交易,而文物部門要監管市場,經常沖擊、追查古陶瓷交易,兩家互掐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后經過多方博弈,達成了默契。由是,市場上就出現了灰色地帶。同樣,由于古陶瓷造假的成本比較低,市場上出現的假貨也越來越多,收藏愛好者應該有所警惕。
前些年,由于同樣的原因,宋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