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華泰益合文化電子有限公司
聯系人:劉少文
先生 (技術) |
電 話:18001021908 |
手 機: |
 |
|
 |
|
戴志康|他這樣的一種精神是不滅的,他可以影響五百年甚至更長 |
首先,大家下午好,我非常榮幸被邀請今天下午來參加張謇先生的追思會。
我一來慎欣給了我一幅字,緒武老先生給我寫了一句話:言商仍向儒(張謇語)。實際上提了個要求,就是我們做生意還得像個儒生,還得做像張謇那樣的人,這樣的要求,突然讓我壓力很大。
我在這個房間里邊,一進來看到這個大幅的照片,我隱隱約約感覺到,雖然九十年前,張謇離開這個世界,但是今天,我感覺到他就在我們中間,聽到風鈴在響,我知道張謇可能看到我們,他的能量就在我們身邊。
我是81年從海門中學畢業去北京上大學,不好意思,我小時候不像崔(維成)教授那樣了解張謇,我們在特別的鄉下,小時候不知道,非常閉塞,我差不多在我40歲前后,才認真的接觸到張謇的事跡。
張謇時代做了很多教育,但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在過去工業大發展之后我們面臨一個非常大的麻煩事——環境,我們的自然環境,包括我們的生理身體環境都破壞了,所以我從去年、今年開始,我要做一個新的事業——中醫藥大健康。
我覺得有一件事可以做,復興中國的中醫,因為我看到,一直聽著美國那邊的故事,奧巴馬講做醫療改革,保障全民醫療,可是發現美國國庫很空虛,因為全民保障,醫療實際上是*吃國家錢的一個地方。
當然中醫中藥這個事業,整個國家這個一百年來中醫中藥的這個行當一直走下坡路,要復興它,需要巨大的努力。我今年52歲,我想我能不能像張謇做三十年開路先鋒,我干了十年,我再干二十年,來把這個事業做出來。醫療是所有人需要的,而且如果中醫中藥復興,不但造福中國,還可以造福全世界。
我就許這樣的一個愿,我一定要把這個事業做成,把中醫中藥做成一個*前沿的科學。中醫中藥過去的弱是因為自己保守,當然也受西醫文化、西醫的擠壓,我們要復興它就要用現代科技來武裝,我們要研究,所以我做中醫中藥先辦研究院,把好的方法方子來做研究,同時要做新的創造,要做發明,要應對當下的環境當下人的體質來創新出一條路。
崔教授剛才說他對生命有感悟,他已經感到張謇會轉世再現,我是希望我們大家都向張謇學習,要出一批又一批的張謇式的人物,我們以此為榜樣,以此為自勉!
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