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污染頻發,各類具有防護功能的口罩買到脫銷。然而,這些標榜“PM2.5防護”、“隔離粉塵”、“防霾”的口罩是否真的有效?市質監局昨天發布的口罩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結果顯示,監測的38批次口罩產品中,有24批次口罩的過濾效率實測值低于標準規定的90%*低要求。
目前醫用防護口罩和工業用防塵口罩均有國家標準,且列入生產許可管理范疇。而其他各類標稱具有防護功能的口罩質量要求較為混亂,有的執行醫用防護口罩標準,有的執行工業用防塵口罩標準,有的執行企業標準,而有的無任何執行標準。
為此,市質監局對本市生產、銷售(含網絡銷售)的標稱具有“PM2.5防護”、“隔離粉塵”、“防霾”等功能的口罩產品開展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共采集樣品38批次,覆蓋本市生產、銷售的主要品牌。采用GB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等國家標準,對口罩的標識、過濾效率、微生物指標(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性化膿菌和真菌菌落總數)、紡織品安全技術要求(甲醛含量、PH值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項目進行風險監測。在*受消費者關注的口罩過濾效率監測試驗中,24批次口罩的過濾效率實測值低于標準中規定的90%*低要求;1批次口罩的過濾效率實測值低于明示95%的要求;21批次產品標識中未標注濾料等級;6批次未標注產品的執行標準。在過濾效率較低的產品中,不少口罩的過濾效率實測值低得驚人。關注華北防塵面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