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業務是一項集貿易融資、商業資信調查、應收賬款管理及信用風險擔保于一體的新型綜合性金融服務。*先在全國試點保理業務的濱海新區,目前擁有商業保理公司110余家,注冊資本近70億美元。
在第八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商業保理對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具有重要意義,應加大政策支持,妥善解決商業保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進行業發展。
保理行業前景廣闊
保理是伴隨著賒銷而產生的信用服務行業。供貨商將貨物提供給下游廠商后,下游廠商一般會隔一段時間才會把貨款給供貨商,若供貨商在貨款到來之前急需資金,可以把與買方訂立的貨物銷售(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先行“墊付”貨款,并收取到賬的貨款和一定的費用。
賒銷是我國主流的交易方式。數據顯示,在我國對外貿易結算中,賒銷比例在70%以上,而國內貿易更是大量采用賒銷。業內人士估計,全國企業的應收賬款規模在20萬億元以上。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梁琪認為,經過11年的發展,中國的保理業務不管是銀行的保理,還是商業的保理,都經歷了一個快速的發展階段。在2011年,銀行保理的整個業務量已經突破了2萬億,在2012年達到了2.83萬億,在2013年現在不完全的統計是要突破3萬億,未來還將繼續發展。
平安國際商業保理董事長張濤認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一大貿易國,有大量的應收賬款。全球經濟放緩,導致買賣雙方地位的轉化,主動權潛移默化地轉移到了買方。如此勢必帶來賒銷的出現,賣方必須給客戶提供一個賬期,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際的,否則的話就拿不到定單。這位保理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機遇。
商業保理發展滯后
發展商業保理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均有重要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