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走在國內任何一個大城市,甚至是普通地級市里,我們都能感受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美好成果。熙熙攘攘的人群、喧鬧的店鋪,就是經濟發展的鐵證。
經濟學的分析以及相鄰國家的發展經驗無不證明,當經濟達到一定層次后,居民的消費力會增強,由此帶來消費習慣的變化,其中非常典型的一點,就是在外直接購買飲食品的支出大幅上升。注意,是大幅上升,而不是普通的上升。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比喻,當月收入是1000元的時候,用于外出餐飲的費用可能是零,因為這時你為了省錢,對價格非常敏感,稍微昂貴些的項目都會被你拋棄;而月收入是2000元時,外出餐飲的費用可能變成200元,因為這時你會有一些多余的錢出外享受美食,但很多時候還是為了省錢而自己動手制作;而當月收入是4000元的時候,你用于外出餐飲的費用可能就飆升到600元,因為這時你會想要對自己好一點,你也愿意為了方便、為了口感而付出更多,尤其是你不會再斤斤計較于那十塊八塊的小幅支出。
想一想,當你從學校里走出,當你的收入逐漸增長時,你是不是也經歷過一個這樣的階段?你是不是曾經從吃一根雪糕都遲疑,而發展到現在面不改色地挑選精美的冰淇淋?而大街上各式各樣的飲品店、小吃店、酒樓是否越開越多,也很多都很紅火?當你停下來仔細去觀察,就發現這個社會在不斷進步,而變化,天天發生。
如果你只是一個消費者,可能只會感慨幾句,和朋友們笑著憶苦思甜。可如果你有敏銳的商業嗅覺、有不甘平凡的心,那么,相信你已經從中看到了機會。
是的,商業調查表明,隨著收入水平的穩步提高,市民的食品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居民對大米、面粉等糧食和肉禽蛋水產品的消費需求下降,蔬菜、干鮮瓜果類的消費需求上升,特別是在外用餐消費支出大幅增長。統計數據不勝枚舉:大同2011調查顯示一季度居民人均在外飲食支出達185.11元,同比增長了96.22%;長春2011長春市1~4月份居民家庭收入五等分的數據看,高、中收入組人均在外用餐支出與去年同期比分別增長70.9%、25.8%;中科院和中國烹飪協會日前聯合發表,《餐飲藍皮書》稱,去年中國人均每人在外就餐消費1158.5元,首次突破千元大關。全年零售額達到15404億元,同比增長24.7%。中國餐飲業已連續1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國際金融危機中逆勢增長的一道風景。 還有太多,這里不再一一列出,有心的話,可以觀察到很多。在外餐飲的高速增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