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國際貿易中,很多國家針對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的產品種類越來越多,除了紡織品,服裝,服飾,自行車,電視機,陶瓷制品,鞋,塑料袋,燈具,玻璃制品,干電池,化工產品等,現在連玻璃纖維網格布,復合木地板,膠合板,緊固件,不銹鋼餐具等等越來越多的產品被國外指控為傾銷啦!
我們的一些出口企業覺得很冤。廣東的一些鞋企成立了一個應對歐盟反傾銷的聯盟組織,得到了浙江溫州、福建晉江等地的鞋企的響應,大家在一起籌款請律師,組織行業內的力量共同應訴,他們的行動也得到了我國政府商務部的支持。
但是,不要忘記這樣一個事實:中國出口產品是否構成“傾銷”,裁定權在人家的商貿部門和法院,他們才是裁判。
大家都看過足球比賽,在這里打個比喻:中國隊(出口企業)對歐盟隊,裁判來自歐盟,裁判吹“黑哨”,中國隊的領隊(政府部門)又奈之如何?
只能抗議,能改變裁決嗎?不能!只能回來安慰隊員不是?“我們再去找個弱隊踢(再去開發別的市場)”
可是中國出口企業好不容易打開的歐、美大市場,卻要喪失不少份額,他們甘心嗎?
正面進攻不行,我們從側面進攻!
陣地戰打不過,我們打游擊戰!
我們不能任他的“反傾銷”大棒揮來,而不躲不閃,不是嗎?
官方渠道解決不了,怎么辦?我們中國人是“大活人不能讓尿憋死的”。我們有那么多漂洋過海的華人,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眾多的海外華人、華企,他們會來幫我們的.
用民間渠道、用第三國轉口貿易方式,已經解決了許多“中國制造”的產品的原產地“面貌”。
你有“反傾銷”,我有“規避反傾銷”,誰讓你不按世貿組織的成員國待遇對待我們中國產品?!
在這種方式下,受到傷害的中國出口企業不是可以得以“療傷”嗎?
這個像不像足球比賽中的"合理沖撞"呢?
Q:2920177865
聯系人:summer/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