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亭子工程 一、古建木構架制作 
古代建筑的房屋由柱、梁、桁、椽等構件組成。 (一)柱 制作方法如下: 
(1)選料。大式做法,柱高按60個斗口,柱徑6個斗口。 
(2)放十字中線。將柱料離地面適當高度放平架起支穩后,兩人各執墨斗、角尺在柱料兩端找出中點,過中點吊中線,用角尺依中線畫十字中線。 
(3)放八卦線。用四六分之,即所謂“四六分八方,四外小加一”。 
(4)八卦線后,將柱料放回地面,并使一面(正八方形的任意一條邊)與地面成水平,支穩后,用錛或斧子錛砍平直,若錛砍不直可用刨刨削平直,然后彈上楞線,其他各面以此法砍平彈線,即成八卦楞。 (5)將八方的每邊3等分,把每個內角的1/3連接起來呈16邊形(即時16瓣)。依每個角頂點為基點,在柱身彈線,砍去楞角,刨光找圓。做成的圓柱應為規矩圓形,沒有死楞,更不能因求圓而將柱徑做小。然后依柱頭十字線在柱身上彈上中線。按柱身的方向(里外面)做好標記。 
(6)彈“升”線。由于前后檐的柱子部向里有一事實上傾斜度,中線就不能做柱的垂直線,所以必須另彈一條柱頭至柱腳的垂直線,這條垂直線就叫“升”線。 
中線和“升”線是有規定的。“升”線應按柱每高320厘米,側腳為2.24厘米,即7/1000。前后檐柱都向里傾斜,就在柱子中線內側反彈一道“升”線,安裝時以這道“升”線吊直校正(中線仍與柱頂中線相對做為校正依據)。檐角柱的“升”線彈兩面,即山面和檐面各彈一條,因為角柱兩面均向里傾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