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易新聞的報道,目前全國共有 18 萬余所幼兒園,其中民辦幼兒園占有 7 成。但事實上,從創業者的眼光來看這個市場應該更大,有需求就有市場,這是恒古不變的真理。
市場是有了,目前是要把它抓住,并且要眾多App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搞清楚這類產品的問題,找到問題才能解決問題。云納App開發公司認為目前這類產品 APP 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一,太過強調家長端的需求,而忽略在家園共育的環節里,老師才是平臺運轉的核心。這一部分是源于創業者本身更有可能是一個家長,而不是一個幼兒園的管理者或者是老師。他們從家長的角度強調了教師端的產品功能。
例如從家長希望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情況需求出發,不同的 app 采用了不同的解決方案。貝聊和看娃娃都支持一次性上傳 50 張;幼兒云在手機平臺上直接對接幼兒園監控。但這些真的是家長關心的重點么?發這么多照片,是否意味著老師上課不關心孩子呢?
對接幼兒園監控,又有多少家長真的打開了 APP 呢?過多的從家長端的需求出發,會加重幼兒園的負擔,不僅是老師不愿采納,園長更是會將其拒絕門外,更妄論談你還必須通過園長來推廣你的產品類。在這里我認為,一個好的家園共育類的 APP首先不能夠增加教師端的負擔,它必須自然地內嵌到產品中,在已有環節中解放我教師。例如,繁瑣的點名,以及麻煩的退費制度(大部分民辦幼兒園是按天收費的)。
第二,管理工具性質太過突出,忘記教育產品的屬性。無論怎樣,家園共育類的 APP 仍然是一個教育類的產品,它必須按照教育應該有的愿景來設計產品。你收集了用戶再多的信息,如果并不是真正與教育相關的數據的話,你基于它所做推送并沒有真正意義達到你所要追求的痛點。
從這個角度來說,家長端對于孩子在家的表現反饋數據其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目前市場上并沒有一個 app 能夠去教育家長養成與幼兒園的數據互相溝通和反饋,去建立一個正向循環式的信息互換。家長更多的是信息的接收方,在他們的端口更多的是娛樂性質的產品功能,例如曬娃、點贊等等。
總結,家園互動這個領域還是一片藍海。目前,市場上運作*好的家園互動類產品貝聊、幼兒云也不過是占領了 2000 家左右的幼兒園,而所有 app 的市場占有量還不到總體幼兒園數量的 5%。所以有意向這方面發展的同志們,要抓緊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