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中國人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制作來體現的,并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征。
早在歐洲掌握制瓷技術之前一千多年,中國已能制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從我國陶瓷發展史來看,一般是把“陶瓷”這個名詞一分為二,為陶和瓷兩大類。中國傳統陶瓷的發展,經歷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種類繁雜,工藝特殊,所以,對中國傳統陶瓷的分類除考慮技術上的硬性指標外,還需要綜合考慮歷來傳統的習慣分類方法,結合古今科技認識上的變化,才能更為有效地得出歸類結論。
從傳說中的黃帝堯舜及至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是以彩陶來標志其發展的。其中有較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肅發現的稍晚的馬家窯與齊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遺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嘆為觀止。相傳堯傳天下于舜,舜傳天下于夏禹,禹則傳給其子,開始了所謂的 “家天下”。夏傳至桀,暴虐無道,商湯將之放遂,自立為帝,所以以征討得天下者,自湯開始。商得天下后統治達六百余年(約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1世紀前后),一直到紂王。后被武王征伐,紂王自殺,于是天下歸于周。周朝的統治時期大致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221年,事實上的有效統治在公元前771 年就已結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稱為戰國時期,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崛起,大一統之中國開始,但秦王朝只持續到公前206年,就被漢朝所取代。在這千數百年間,除日用餐飲器皿之外,祭祀禮儀所用之物也大為發展。河南眾云防腐材料全瓷盲道磚采用獨特的工藝配方,經專家鑒定,填補了國內空白,擁有發明專利及自主生產權。該產品從外觀、實用等方面取代了石材、水泥、金屬、塑膠等盲道材料,其色澤純正醒目、美觀大方。具有耐磨度高、抗低溫、抗沖擊、使用壽命長等特點。響應中國高鐵“和諧號”的號召。全瓷盲道磚北京南站站臺鋪貼以后,得到了業內廣泛認可。已廣泛用于武廣客運專線、鄭州西站、太原南站、天津西站、長春地鐵,鄭州地鐵等多個高鐵站臺和市政工程,并受到一致好評。產品規格主要有300*300*25,300*300*20,250*300*25,250*300*20,250*250*25,250*250*20。 |
|